扇贝筏架防污法,生物涂层技术,北方海区,这点容易忽视
在我国的北方海区,扇贝养殖是一项极具特色的养殖产业。扇贝这种贝类,有着独特的外形,它的贝壳像一把精致的小扇子,在海水中缓缓开合,十分可爱。扇贝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在市场上颇受消费者欢迎,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然而,在扇贝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北方海区的扇贝筏架养殖方面,存在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痛点,那就是筏架容易受到污染的问题。
在北方的海边,我们经常能看到扇贝养殖的筏架在海水中林立。这些筏架就像是扇贝的家,为它们提供了附着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在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养殖周期里,筏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污染。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生物附着。像牡蛎、藤壶等海洋生物,在筏架上附着生长,这是海洋生物的天性,它们喜欢寻找一些合适的地方附着、繁衍。可对于扇贝筏架来说,过多的其他生物附着可不是什么好事。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山东青岛有个老渔民赵大爷,在北方海区搞扇贝筏架养殖已经好些年了。他跟我说,以前啊,每到养殖季节,他就发现扇贝筏架被那些乱七八糟的贝类附着的速度特别快。有时候才过一个月,筏架上就有厚厚的一层附着物了。这些东西附着在筏架上,不仅影响了扇贝的生长空间,还会抢夺扇贝的食物来源。就像在一个小房间里,如果住进来太多的“房客”,本来属于扇贝的那份“食物份额”就被分走了。
这个问题在南北方海域还有一定的差异。在南方海区,环境相对湿热一些,生物附着的速度可能会更快,而且附着的生物种类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南方的某些海域,一些藻类的生长速度极快,它们会迅速在筏架上蔓延,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的“毯子”。而在北方干冷的环境下,藤壶等附着生物的生长速度虽然相对慢一点,但一旦附着,就很难清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国外的很多养殖场就有一些比较好的尝试。就比如说在丹麦的一些扇贝养殖区,他们采用了特殊的筏架材料和结构设计。他们的筏架材料表面比较光滑,不容易让其他生物找到附着的着力点。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他们会有一种机械装置对筏架进行简单的震动清理,就像给筏架做个“按摩”,把一些刚刚附着的微小生物震掉。但是这种方式在国内北方海区推广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原因就是成本比较高,而且设备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
咱们再来说说生物涂层技术。这种技术在扇贝筏架防污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简单来说,生物涂层技术就是在筏架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涂层,这层涂层可以阻止或者抑制其他生物在筏架上附着。这种涂层技术在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在研究。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的内容,他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辽宁的一个扇贝养殖场工作。养殖场的老板就曾经尝试过用一种绿植提取物来做生物涂层。这让我想到了绿植在不同养殖场景中的作用。比如说薄荷这种绿植,它有很浓烈的气味,在南方的室内水产养殖中,这种气味可以驱赶一些蚊虫。而薄荷的提取物如果运用到扇贝筏架的生物涂层的研发中,也许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污作用。还有迷迭香这种绿植,北方的海边有野生迷迭香生长的地方,它的叶子揉碎后有特殊的香味。如果把迷迭香的提取物加入到生物涂层中,说不定也能防止生物附着。再比如说薰衣草这种比较冷门的绿植,虽然很多人知道它主要是在南方的花卉种植基地用来观赏,但它的精油有一定的抗菌性,把薰衣草精油添加到生物涂层中,在北方海区的扇贝筏架上也许能有很好的防污效果。另外,艾草这种在国内各地都有种植的绿植,冬季的北方海边比较寒冷,艾草却能保持一定的活性,如果把它的一些成分用于生物涂层,可能也有助于筏架防污。
不过呢,这个网友的朋友说,他们在尝试使用薄荷提取物做生物涂层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似乎效果还不错,扇贝筏架上附着的东西少了。但是到了养殖的中期,大概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发现薄荷提取物的效果好像减弱了。他们分析原因可能是海水的酸碱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了薄荷提取物的性能。而且这种方式持续的时间不够长,在北方海区,一个完整的扇贝养殖季可能长达一年,这么长的时间里,单一的生物涂层很难一直保持有效的防污能力。
再看看藻类这种冷门绿植。在北方海区有一种叫浒苔的藻类。在黄海海域,特别是江苏北部的一些沿海地区,浒苔曾有过大规模的爆发。这种藻类如果在扇贝筏架上大量附着,也会影响扇贝的生长。而在南方的一些咸淡水养殖区,像广东的部分沿海,有一种叫浒苔的藻类的近亲,也在一定的季节会在筏架上附着。对比这两种浒苔,虽然是近亲,但是由于地域环境不同,它们在繁殖速度、对不同涂层的抵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告诉我们,在北方的扇贝筏架防污中,如果有利用藻类来做生物涂层或者防治附着的思路,一定要考虑到南北地域差异带来的藻类特性差异。
还有紫苏这种绿植,紫苏在国内的北方和南方都有种植,在水产养殖方面也有独特的价值。北方的紫苏耐寒性较好,南方的紫苏耐湿性更好。如果把紫苏的有效成分用于扇贝筏架的生物涂层,在不同地域就需要调整配方,以适应不同的养殖环境。
在山东烟台,有个比较有名的扇贝养殖场,李经理的养殖场就在那里。他的养殖场面积挺大的,以前也深受筏架污染的困扰。李经理就尝试了很多方法,其中就包括生物涂层技术。他最初采用的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生物涂层,这种涂层在开始的一个季节里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到了第二个季节,大概1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现筏架上又有很多生物附着了。后来李经理尝试和一些科研机构合作,对生物涂层进行改进。他们在涂层里添加了一些能够适应北方海区水温、盐度等环境因素的物质,并且采用了多层涂层的结构。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在2年多的时间里,发现扇贝筏架上的生物附着量明显减少了。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北方海区的扇贝筏架防污中,生物涂层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但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考虑很多因素。首先就是要根据北方的地域特点,像海水的水质特点,北方海区的水温相对较低,而且盐度的季节性变化比较大。其次就是要考虑扇贝养殖的周期,一个完整的养殖周期内不同阶段的需求。
可是,目前在北方海区推广这种改良后的生物涂层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是成本问题,研发和生产成本比较高,对于很多中小规模的养殖户来说,负担不起。另一方面就是技术的普及问题,很多养殖户还是习惯用传统的防护方法,对于这种新的生物涂层技术不太了解,担心会带来新的问题。
那我们该如何在北方海区的扇贝筏架防污中去更好地推广生物涂层技术呢?这是不是也需要像推广新的养殖品种或者养殖模式一样,政府出台一些补贴政策,或者由大型的养殖企业先进行示范,带动小养殖户使用呢?这是个很值得大家讨论的问题。
我们再来说说扇贝筏架养殖的其他难点。除了生物附着这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在扇贝养殖的过程中,筏架的搭建和固定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在北方海区,海风的强度比较大,尤其是在冬季。我听说过在河北秦皇岛附近的一个扇贝养殖场,曾经因为海风太大,筏架的固定绳索不够牢固,导致部分筏架被吹散,扇贝也随之散失,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而且扇贝的生长对于水质和水温的要求也比较高。就像在辽宁大连的一些扇贝养殖场,到了夏季水温升高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扇贝的生长速度就会变慢,死亡率也会增加。这时候,筏架如果还受到其他生物的附着干扰,那扇贝的生长情况就更糟糕了。
另外,在扇贝的养殖周期里,饲料的投喂也是一个精细活。北方的扇贝养殖周期里,不同季节扇贝的生长速度不同,所需的食物量也不一样。比如在春季和秋季,这是扇贝生长的旺季,每天的饲料投喂量就要比冬季多一些。但是要如何准确控制投喂量,避免饲料的浪费和对海水水质的污染,这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和很多扇贝养殖户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其实都在努力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些养殖户尝试改进筏架的结构,让它更能抵御海风的侵袭;有些养殖户则在研究如何根据不同季节调整饲料的投喂量。而在筏架防污方面,虽然目前生物涂层技术还面临不少挑战,但它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
我们都知道,扇贝养殖是北方海区渔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很多渔民的收入和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一个小小的扇贝筏架,看似简单,但其中涉及到这么多的知识和问题。那在未来的发展中,除了生物涂层技术,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筏架防污方法呢?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我们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因为每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扇贝养殖产业的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看似小的问题,我们的扇贝养殖产业才能在北方海区更好地发展,才能让这个产业持续地为大家带来经济效益,也能让消费者品尝到更多新鲜、健康的扇贝。
总之,北方海区的扇贝筏架养殖还有很多值得深入了解和探索的地方,我们期待着在这个领域能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