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看年代剧,今天来聊一聊《父母爱情》里一脸正气,自称“一生干干净净”的江德福大爷。他那句“我这一生啊,干干净净,一点污染也没有。我不虚此生啊”,简直让人听了都想给他鼓鼓掌。但咱们这些“显微镜”观众,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特别是看到他家的孩子们一个个都穿上了军装,心里那个嘀咕,就跟炸了锅似的。
来来来,咱们先聊聊这“dang兵”的事儿。江大爷家的孩子们,那叫一个“全军覆没”,哦不对,是全军覆“装”。连大舅哥、大姨姐家的孩子也没落下,还有那位名义上的“儿子”江昌义,其实也是他侄子。这一波操作,让不少网友直呼:“江大爷,您这‘后门’开得也太明显了吧?”
但咱们得理智,不能光看表面。在那个年代,干部子弟参军,那可是家常便饭,就跟现在孩子们上大学似的。不信你瞅瞅,网上那些干部子弟的回忆录,哪个不是写得满满当当的“从军记”。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大院里的孩子们,个个都是“小小解放军”,那场面,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而且,江大爷的孩子们可不是去部队享福的。江卫国去了边境,那可是真正的“枪林弹雨”,每天都在跟死神擦肩而过;江卫东呢,当了空降兵,那危险系数,比走钢丝还刺激。他们啊,都是揣着英雄梦,准备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至于安然和安诺,有网友说了:“她们的父亲身份那么尴尬,也能被安排当兵,这不是走后门吗?”这话听起来挺刺耳,但咱们得客观。在那个年代,像安然和安诺这样出身的孩子,也有成功入伍的例子。
就像有个网友分享的他父亲的故事,跟欧阳懿一样的身份,却因为打排球打得好,被教练相中,也穿上了军装。这事儿,就像天上掉馅饼,砸中了就是砸中了,你说是不是?
江大爷呢,他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收的。他心里有杆秤,一看二问三观察,就知道这孩子适不适合当兵。比如他那老家的侄女燕凤,资质平平,又没受过教育,求着他让入伍,他愣是没答应。这事儿啊,就像咱们现在找工作,简历一投,人家HR一看,不符合要求,那就得拜拜了您嘞!
江昌义就是个例子。他虽然来自农村,但勤奋好学能吃苦,后来发展得那叫一个顺风顺水。上了大学,读了工程设计专业,升职速度比高铁还快。江大爷的眼光啊,那叫一个毒辣。他看中的孩子,个个都是潜力股,将来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所以,江大爷举贤不避亲,这在当时可是被看作是“慧眼识珠”。现在咱们觉得这是瑕疵,那也是因为时代不同了,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了。就像有网友说的:“江德福举贤不避亲,说人家以权谋私;《人世间》里的周秉义大公无私,又说人家罔顾亲情。”唉,这世道,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咱们看剧,不能光看表面,得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角色。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选择嘛!就像江大爷一样,他虽然让孩子们都穿上了军装,但那也是因为他觉得孩子们有这个能力和潜力去为国家做贡献。咱们呢,就得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份指责和抱怨。
咱们再聊聊那些穿上军装的孩子们吧。他们,可都是江大爷的骄傲和自豪。每次提到他们,江大爷都得意得像个孩子似的。他说啊:“我这辈子啊,最骄傲的就是这几个孩子了。他们个个都有出息,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这话啊,听得我都心潮澎湃了。
其实,我觉得江大爷这种做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那个年代,能穿上军装,那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儿。不仅能让孩子们有个好的前程,还能让他们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咱们也不能光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