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进入破冰期,不止是国家利益往来逐渐频繁,两国领导人的来往也是颇多。但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仅有4次。
1979年,邓小平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无论是过程还是结局,都相当之圆满。
朱镕基
然而,中美建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曲折。特别是前国家总理朱镕基在1999年出访美国,堪称“最黑暗的一天”,甚至他一度公开表示:“我本来不想出访美国。”
当时的朱镕基为何会说出如此偏激的话语?中美建交遭遇了什么样的挫折?最后又有怎样的结局呢?
中美建交,曲折与冲突图源网络
严格的来说,尼克松访华之旅只是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冰封,但是,真正让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却是在1979年。
可惜,好景不长,两大国之间要想达成稳定且长久的和平外交局面,始终绕不开“台湾问题”。
1984年,卡特总统虽然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却没有放弃“美台关系”,甚至签署《对台湾关系法》,间接对台军售,人为对中国的“统一大业”制造障碍。
美国前总统卡特
更加激起国人的反抗情绪的是,美方坚持要中国大陆放弃“武力统一”的方法,还说:“只要大陆放弃武力选项,美国就‘台湾是否回归’问题让步为中国的家事,不再干预。”
其实,自毛主席提出“捍卫中国领土完整权”一事后,就给出“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两种解决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统一”逐渐成为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摒弃“武力统一”。
邓小平
另外,无论大陆采取以何种方式收归台湾地区,这都是中国人民的家事,外人无权干涉,更不能干涉。因此,邓小平毫不退让地强调:“决不放弃‘武力统一’的手段。”
要知道,无论是美国,还是国际上,都认为中国在中美关系顺风顺水的档口,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附和卡特总统提出的建议。而邓小平的坚决回绝,无疑给中美关系泼了一盆凉水。
邓小平与卡特
此后的十五年时间里,中美两国的领导人鲜少往来,其外交关系也处于“阴雨连绵”的紧张时期。而各种各样的争议性问题,也随之冒出了头。
首先是对台军售的问题,因为中美双方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最后采用的是“分歧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的战略,特别是邓小平提出:“搁置争议,先行建交。”
虽然此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在经济贸易往来中的摩擦却已日益增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农产品进口方面的争议。
邓小平与卡特
要知道,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也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与美国的农产品往来一直是重中之重。
1993年,广州流花动植物检疫局从一名外籍旅客携带的红辣椒中检测出地中海果蝇,而后,又在美国进口的柑橘中再次发现此种外来物种;紧接着,美国进口的小麦中检测出植物病。
为了控制损失,我国直接颁发停止美国小麦与柑橘的进口的政策。此举引发美国政府的不满,多次要求恢复这两种农产品的进口,始终未得到我国的同意。
另外,经济贸易往来中还有“金融行业的争议”、“贸易逆差的争议”,以及“电讯行业持股的争议”等诸多问题。在中美双方的僵持下,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
图源网络
另外,“人权”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敏感词。美国的资产阶级认为:“个人权利是公民与政治方面的权利。”但是,中国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个人权利中包括集体权利。
因此,每当中美领导人进行访问时,美国内部就会掀起一阵关于“人权”的讨论浪潮,严重阻碍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周总理
再然后,中美之间亘古不变的老话题,就是关于“核武器”的讨论。早在尼克松访华时,曾与周总理谈及“核武器”,傲娇的表述:“美国的核武器多到可以摧毁地球数十次。”
“谈核色变”一直是各国外交历程中无可避免的问题,但周总理在1964年,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际,已经公开表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周总理
因此,在听到尼克松的问题时,总理也是不紧不忙地表示:“中国的核武器只够摧毁地球一次。”
这样的回答软中带硬,但是足以体现中国的国力与底气。可是,热爱和平的中国发展国防力量只为自卫,却被一些美国媒体鼓吹“中国威胁论”。
朱镕基
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阻碍着中国领导人访问美国的进程。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朱镕基按照约定出访美国时,又掀起“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的歪风。
原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国有关实验室应美方要求,开展一些交流与合作。但却是真真切切地本着透明公开的原则,并不存在“窃取核机密”的问题。
朱镕基
当时,连一些美国科学家都站出来仗义执言,说:“造核技术盗窃案是对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侮辱,是典型的傲慢与偏见的沙文主义的表现,也是美国党派政治中别有用心的宣传。”
每当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总会有人不高兴,并居心叵测地进行干扰。这已经成为双方外交的主旋律,因此,才会有朱镕基的那番直抒己见的话语。
朱镕基
不过,除了这些外部影响,朱镕基本人刚正不阿的态度,也是他能在美国领导人畅所欲言的原因。
一如既往的处事风格朱镕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是我党中为数不多的专家型、高知型领导人之一。在最初进入政界中心,担任上海市长时,就曾显露出独具一格的领导才能。
1988年,朱镕基上任第一天,就踩着自行车,找到上海财政局局长,开门见山地要来多年以来的财政单子,查询上海的财政收入。
朱镕基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此番举动令财政局局长不由得战栗,但是,更加惊心动魄的还在后头。
当朱镕基发现上海财政收入多年呈现递减趋势时,一脸严肃地问:“照这样发展下去,明年上海的财政收入应该有多少?”
“150亿元”
朱镕基
听到财政局局长脱口而出的回答,朱镕基却叹着气说:“恐怕150亿的预计过于乐观了吧!”
尽管他刚来上海,但是看待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并在发现问题后限期整改。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深入基层,甚至开通全国第一个“市长信箱”。
“要用最快的方式,拉近我们和群众的距离,真正解决市民的要紧事。”
朱镕基
朱镕基此言一出,迅速调动干部做实事的积极性。另外,他还积极深化经济改革,促进外国企业在上海办厂的效率性,让上海迎来真正的崛起。
可以说,上海能有现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离不开朱镕基当年所做的基础性工作。另外,他苦干下的成绩也得到上下一致的赞赏,很快被推选为国务院总理。
在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朱镕基就大力开展反腐工作,说:“我是个孤儿,从小无父无母,不怕得罪人。”
朱镕基
而且,他还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当做自己的人生格言,立志做到“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将惩治腐败进行到底。
当时,江泽民书记对朱镕基所坚持的原则进行高度赞扬,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你尽管去做,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朱镕基
在整个政治生涯中,朱镕基将“独立思考”的信条贯彻到底。在他看来,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情,就要去做,就要去说。
在1999年访美之前,江泽民与朱镕基就在内部提出“入世”准备。
当时支持与反对的观点平分秋色,各抒己见,但他们还是坚持认为:“入世能增加国外投资,提高国内优势企业的竞争力。站在我国的总体利益上,入世势在必行。”
左一朱镕基
好不容易摆平中国内部的纷争,以朱镕基富有魅力的直率性格,必定能在国际谈判上大获成功。但是,谁也没想到,就在中国入世的“临门一脚”之际,却被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蓄意熄灭。
朱镕基
朱镕基虽然针对克林顿此举而放出狠话,但依旧能完美地完成访美任务。在抵达美国时,原本万里晴空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而他一改预先安排好的接机程序,径直淋雨与等候的三百多名群众握手。
左二朱镕基
在接下来的发表演讲中,朱镕基更是用诙谐的语气表示:“我感受洛杉矶群众的欢迎热情,可惜上帝大概不喜欢我访问美国。但是,我们为了顾全大局,还是为了中美关系友好发展而来。”
在克林顿故意为之的尴尬局面中,朱镕基都以巧妙的方式进行应对。而他也就为什么会在中美出现分歧、气氛不好时仍然坚持访美做出回应:
朱镕基
“我不怕被打得头破血流,因为只有坚持‘增进了解、减少麻烦、不搞对抗’的原则,才能切实地发展友好的伙伴关系,促进中国与各国的发展。”
中美领导人的会面就是战略交往的基础,因此,朱镕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中国珍视与美国建交的表现,更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展露,能够培养中国良好的大国形象。
朱镕基
在朱镕基代表中国领导人访美之旅结束之际,克林顿为自己先前拒绝中国入世的错误而感到抱歉,并承诺:“年底会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虽然此次中国领导人访问美国的过程坎坷万分,但依旧等来一个良好的结局。2001年,中国作为第143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而这都离不开朱镕基的睿智与果敢。
退休后的低调生活朱镕基
2003年,朱镕基正式从国务院总理的职位上宣布退休,此后,他一直保持着低调的行事风格,仅在2015年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国庆节观礼台上,却依旧引起全国人民的轰动。
“我只希望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评价我是一个清官,而非贪官。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朱镕基
这是朱镕基曾说过的话,不过,他不仅得到了这些评价,更是被人民评为国家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其做出的奉献永远留在历史丰碑上,为后世永怀。
朱总理伟大!
最尊敬的伟人!愿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朱总理是全国人民的好总理
好总理[点赞]
朱总理深得全国人民爱戴!真正为民着想的好总理!
好总理
朱总理,人民的好总理!
好总理
人民的好总理
铁腕总理深得全国人民爱戴,人民的好总理!
铁面无私,真正的为国为民的好总理朱瑢基,值得让我们中国老百姓尊敬爱戴!
非常好![点赞][点赞]
个个领导都深得民心
好人
人民的好总理
人民的好总理
朱总理勤政、廉洁、反腐,深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