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江北全媒体见习记者 曹煜斌】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通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之后,第六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已经在全国各地有序展开,国民健康的话题再次在网络上热议。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各行各业也掀起了碎片化的健身浪潮。那么,江北的上班族是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运动的?

“就地而动”受热捧,养成健康新范式
悉尼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碎片化的剧烈运动能保护心脏,尤其是女性,每天抽空进行1.2-1.6分钟的剧烈运动,能有效降低不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并且时间愈长,身体的风险系统就能得到有效把控。早上赶班时追地铁,每天用爬楼梯代替电梯,饭后的持续性散步,这些看似时间短但循环周期长的运动,实际上都能带来一定的健康改善。对于平常较少运动的人来说,活动时间持续拉长,对身体健康恢复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每到午休时间,工作在江北新区的小王都会播放健身操的视频,一板一眼地跟着学起来,“有时候办公室里坐久了,这边腰痛那边颈椎疼,做做操能好一些。”像小王这样的上班族都有类似的烦恼,快节奏的职场需要松弛的碎片化运动,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持续地为自己的身体注入能量。
办公大厦的楼梯也能成为上班族们的“训练场”,每天上班的后半段都会有人来活动身体,“上上下下跑楼梯送文件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不仅头脑要清醒,我的大腿手臂也需要得到放松。”小宁在新居大厦工作,每天锻炼的时机都会从这些零碎的时间抠出来,另外她还准备了一个小型弹力带,方便自己在空闲时间拉伸手部和背部肌肉。只要每天花上三分钟时间,僵硬的颈椎就能得到改善,上班的注意力和精力也能更加集中了。
每天运动五分钟,小改变促成大健康
眼下正值阳光明媚、春暖花开,针对上班族的下班时间管理,一些健身房也相应的做出调整:推出包月、包季的碎片化减脂套餐,下班时间后可以随时随地来健身。
对于这些碎片化的减脂健身方式,健身教练小洪也表示赞许,“从运动科学角度来说,不管是爬楼梯还是健身操。都是能及时缓解疲劳的好方法。”小洪在浦口区一家健身房做健身教练,他服务的客户多是每天上班的群体,“另外留有余力的话还可以辅以开合跳、高抬腿等高强度动作,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长期坚持就能得到身体的正向反馈,不仅保持了活力,也能实现工作和健康之间的平衡。”
除下班后健身外,每天只需抽空用5分钟时间放松恢复身体,就能完成身体机能的快速充电,被称为“5分钟运动快充”。它作为“体重管理年”的积极响应,不仅是身体的一次绝佳锻炼时机,更是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帮助更多的人走上健康之路,加以结合适量的饮食和良好的作息习惯,自己长期的健康目标也会得以实现。
“主动健康”的理念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参与到追求健康生活中来,自己是身体的第一责任人,碎片化健身一小步,是巩固健康基础的一大步。快节奏的生活不影响我们每天的独处锻炼,所有见缝插针的放松都是对健康生活态度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