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著名的十首诗,开篇惊艳长安,结尾超凡脱俗,不愧是诗佛

诗词人柳月青 2024-11-07 15:03:04

他是大唐的天才少年,十五岁踏马入京城,便成为长安贵胄的座上宾。

他是大唐少有的全才,既是音乐家,又是画家,更是诗人。他被钱钟书称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而他的诗因为极有画意,被后世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是“诗佛”,他是“天才”,他是真正“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少年:王维。

以下是对王维最著名的十首诗的赏析,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诗意世界。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写作背景:

这是王维入驻大唐文坛的敲砖石,也是他一战成名的封侯之作。

此时的王维只有十七岁,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流连于市井繁华之间,王维是春风得意的。然而在家人团圆的重阳节,他也会思念起故乡的亲友。因为那里,是他的根,是托起他梦想的起源之地。

于是,他登高望远,写下了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赏析:

前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道出了无数游子在节令时的共同感受。

后两句通过想象兄弟们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进一步烘托出自己的思乡之苦,从对面着笔,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刻。

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送元二使安西》

• 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写作背景:

这是王维笔下的最真挚的送别之情,它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诗题又名“赠别”,经乐人谱曲后,又名“阳关三叠”、“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当时从长安往西去,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在长安西北,王维就是在这里送一位元姓朋友前往安西赴任。

此时正值春天,王维到客舍设宴送别友人,并做下此诗相赠。

• 赏析:

前两句描写了渭城清晨细雨湿润了尘土,客舍旁的杨柳愈发翠绿清新的景色,为送别营造了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后两句中,诗人劝友人再喝一杯酒,因为友人西出阳关后就再也碰不到故人了,这句劝酒辞将惜别之情表达得真挚而强烈。

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简洁,情感深沉,成为了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3. 《相思》

• 原文: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写作背景:

这首诗语浅情深,以红豆代写相思,是大唐风靡一时的曲子之一。

它还有一个别名,为《江上赠李龟年》。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的音乐家李龟年无奈流落江南,沦为街头卖艺人。在小桥流水的江南,他便将这首写满思念情怀的诗歌传唱于大街小巷,一时流行江南。

且不论它写的是爱情还是友情,但从短短二十个字便有妙笔生花之技法,便可奠定王维在诗坛的绝高地位。

• 赏析:

诗的开篇以红豆起兴,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到来时会发出新枝,这看似简单的描写,却蕴含着诗人对友人(或恋人)的思念之情。

“愿君多采撷”,诗人希望对方能够多采摘一些红豆,因为红豆最能寄托相思之情。最后一句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读来婉曲动人。

整首诗短小精悍,情感细腻,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宛如一幅细腻的工笔画。

4. 《使至塞上》

• 原文: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写作背景:

王维的诗风多变,既能描绘山水田园的恬静优美,也能驾驭家国情怀的深沉悲壮,这首《使至塞上》便是对家国情怀的深情讴歌。

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此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 赏析:

开篇两句交代了诗人出行的目的和行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抒发了自己此刻因为受张九龄罢相牵连被外调的漂泊之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广袤的沙漠中,孤烟笔直地升腾,黄河边落日浑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还体现了诗人在艰苦的边塞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悲壮与孤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5.《鸟鸣涧》

• 原文: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写作背景:

何为“动中有静”?这首诗给出了教科书级别的答案。真正做到了“闹中取静”,才是“佛性”的显现。

此时正值盛唐时期,王维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为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写了五首诗,即为《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而是诗与画的结合,成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标签。

• 赏析:

在寂静的春山中,桂花飘落,无声无息,更显山林的静谧。月亮升起,惊动了栖息的鸟儿,鸟儿的鸣叫声在山涧中回荡,以动衬静,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诗人通过对花落、月出、鸟鸣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了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美好。

6.《山居秋暝》

• 原文: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笔下写山水的名篇,也是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作。

晚年的王维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写于王维隐居终南山时。当时的王维远离官场喧嚣,纵情于山水之间,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融入到诗歌创作中。

• 赏析:

诗的首联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清新景象,一个“空”字,不仅写出了山林的寂静,更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空灵。

颔联中明月透过松林洒下的斑驳静影,清泉在山石上淙淙淌流,如同水墨画般宁静优美,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妙。

颈联通过竹林中传来的欢声笑语和莲叶的晃动,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衬托出山中生活的生机与活力,以动衬静,妙趣横生。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愿意留在此地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就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似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让人读来如临其境,心旷神怡。

7.《山中相送》

• 原文:

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夹带着希冀的送别诗,深情演绎了何为“离别就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让人读来如行云流水一般舒畅。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诗人在山中与朋友惜别,又以期待下次重聚结尾,没有离别的感伤,有的是对未来的期望!

• 赏析:

《山中相送》在翠色欲滴的山峦之间,一曲离歌悄然响起,如同山涧清泉,潺潺流淌,又似林间微风,轻轻拂过。一场山中的相送,带着几分不舍,几分眷恋,在青山如黛,远峰含烟的背景中展开。

来年,萋萋芳草又会在春风吹满江南时蔓延向天涯。到了那时候,你再归来,我们一起把酒共饮,可好?

这不仅仅是一场离别,更是一份深情的寄托,一份永恒的思念,一份永不褪色的期盼。

8. 《鹿柴》

• 原文: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道衰的分界线,也是王维由“诗”到“佛”的顿悟。

这一场战乱也使得王维差点丢了性命,好在由兄弟的功业庇佑,他得以继续在朝中任职。但此刻的他早已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长安少年,“半官半隐”,参禅礼佛似乎成为了他余生另一半应该去完成的事情。

他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中的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而是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其中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赏析:

诗中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空山不见人”营造出一种空灵寂静的氛围,接着“但闻人语响”,以声音打破了寂静,空谷传音,更显空山之空。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落日的余晖透过树林的缝隙照在青苔上,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画面感极强。

这首诗体现了王维对声、光的独特把握,诗、画、乐完美结合,耐人寻味。

9. 《竹里馆》

• 原文: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写作背景:

这是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更是漫漫人生里一场心灵的救赎。

它同样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是《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中写了山林幽居的情趣,是闲情偶寄,也是悟道人生。

• 赏析: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抒发自己的情感。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微风轻拂,竹影婆娑,没人知道我在竹林的深处,只有天上的明月静静照耀,相伴身旁。

整首诗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在孤独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在,体现了他的“诗佛”心境。

10. 《终南别业》

• 原文: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可以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同时也可以作为王维辉煌一生的结尾:这是诗佛兜兜转转一生后,为自己寻到的一份归宿。

王维的一生比李白、杜甫都要幸运。21岁高中进士,随后仕途一路平稳向前,直到遇到安史之乱。但安史之乱后并未受太大波折,而是继续在朝为官,并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

但是政局变化反复,此刻的王维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并尝试着去探寻生命的本源,这首诗便是他此时心境的写照。

• 赏析:

诗的前两句交代了自己中年以后喜好道家思想,晚年在终南山边安家。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体现了诗人的随性和自在,独自享受山水之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全诗的精华,诗人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看云起云落,表现出一种任运随缘的态度,蕴含着深刻的禅理。

最后两句写诗人偶然遇到山中的老人,与之谈笑风生,忘记了归期,进一步体现了诗人的闲适和超脱。

此刻的王维,已经寻找到了灵魂的归宿!

0 阅读:0

诗词人柳月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