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极易中暑地区!“加长版”三伏天!连续第9年长达40天

齐鲁壹点 2023-07-12 12:45:45

7月11日11时,山东省气象台发布降雨预报。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和切变线共同影响,预计11日下午到14日白天,鲁南、鲁中和半岛地区有较强降雨天气过程,并伴有雷电和8~10级雷雨阵风。

全省累积平均降水量30~60毫米,其中,菏泽、济宁、枣庄、临沂、日照和青岛50~100毫米局部200毫米以上,济南、泰安、淄博、潍坊、烟台和威海30~50毫米局部70毫米以上,其他地区5~15毫米局部25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降水量60~80毫米。具体预报如下:

11日下午到夜间,鲁南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其他地区有雷雨或阵雨。

12日白天到夜间为最强降雨时段,菏泽、济宁、枣庄、临沂、日照和青岛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济南、泰安、淄博、潍坊、烟台和威海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其他地区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

13—14日,鲁南、鲁中和半岛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其他地区有雷雨或阵雨。

此次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鲁南、鲁中和半岛的部分地区暴雨灾害风险等级较高,低洼地块和路段可能出现短时积水或内涝,隐患点附近容易出现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请注意防范。

6月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不少人直呼“热度爆表堪比三伏”。这样的热度还在持续,今天(7月11日)我国正式入伏,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

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今年头伏期间,华北平原等地高温将先消减再发展,而南方部分地区将维持大范围高温闷热的天气格局,桑拿天超长待机。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新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热力值拉满,在部分时段极易出现中暑天气。

从推出的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中可以看出,今年头伏期间,比较容易中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一带、江南华南一带以及新疆地区。

“头伏期间,华北平原高温将经历先消减再发展的过程。”王伟跃表示,11日至12日,华北平原高温逐渐被雨水浇灭,14日起这一带高温再发展,且从干热转为闷热。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和北部、河南、陕西关中地区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2℃,加上湿度较大,不时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现身,较易发生中暑。

尤其在天津西部、河北中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局地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7℃,白天体感闷热,午后又十分暴晒。同样是炎热,新疆中北部和南疆盆地、吐鲁番盆地一带头伏期间主打干热暴晒,局地最高气温或达40℃,上述地区极易发生中暑。

总体来看,上述地区头伏期间暑热扑面而来,大家尽量避免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气温较高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如出现体温持续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谨防中暑和热射病。

三伏天有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长版”。今年是“加长版”三伏天,7月11日入伏,8月19日出伏,这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9年三伏长达40天。

伏的日期是我国古人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的,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

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根据庚日来得早晚不同,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20天,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一定是30天或40天。今年的中伏从7月21日至8月9日,为期20天,今年的三伏也就是“加长版”的40天。

0 阅读:110
齐鲁壹点

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官方APP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