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师直属队下属都有独立工兵营,独立高炮营,独立通信营单位。这些营里都配备了一辆212吉普车,专供营长,教导员使用。享受的待遇跟团里差不多。
这些独立营单位,大多时间都在野外轮流驻训。高炮营在山沟里驻训,常年不回营区大业。工兵营在河边驻训,重点提高架桥,铺桥,舟桥训练,同时参加一些工程施工。
这些营里的专职小车司机,是比较辛苦的。每隔几天开着小车,载着营长去各个炮连,机械,舟桥,架线连队视察。遇到有家属来队探亲,营部小车司机夜里还得开车去火车站接人。
营部小车司机开车技术过硬,营长,教导员都相对比较照顾。尽量让他们干的时间长一点,有转为志愿兵名额,优先关照他们。
某营小车司机,干了5年后,想退伍回家。营长建议他转为志愿兵,个人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结果这名小车司机转为志愿兵后,继续干了几年。退役后被分配到某大城市,一事业单位工作。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一生改变了命运。而营部的通信员,平时帮着营干部洗衣服,做些碎琐小事。退伍回去后,继续种植杨梅。
讲真的,当年无论是在营部,还是在连队,文书,通讯员,流动性大基本上一年一调整。分配到班里当班长,全面锻炼成长。一些营里的通讯员,大多干了一年后,就被分配到各个连队当副班长,或者是班长。有的连队文书也是一样,以锻炼的名义,分到班里担任班长。
在普通战士眼里,营部的小车司机,文书,卫生员是最轻松的岗位。每天不用风吹日晒训练,时间安排太自由,随时可以外出。但是,在这个小群体中,小车司机受营部领导关照概率是最大的。在最辛苦的岗位上,同时也是优先改变人生岗位。
这些单位都是常年在野外驻训,每天在山沟里驾车,对小车司机技术要求比较高。一旦这些单位回到师直属队营区里,营里的212小汽车,基本上就不怎么开了。
营里的军医,书记一职,经常调换的系数相对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