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动辄上万元熊丙奇:研学旅行应回归教育

钱江晚报 2023-07-19 17:50:16

潮新闻客户端编辑王彬张恬怡

[编者按]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活跃网友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并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我们读端讨论。

本期嘉宾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广西开出今年暑期全国首趟研学专列。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暑期,种类繁多的研学项目,让学生和家长眼花缭乱。

日前,近万元“清华北大研学游”,实际行程却变成与校门合影,引发全网热议。

研学旅行背后有哪些“坑”?真正的研学旅行应该是什么样子?潮新闻和你来一场关于研学热的冷思考。

详情点击>>

潮声丨动辄上万元的研学游是新型智商税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研学旅行应回归教育

研学旅行,是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部要求,研学要注重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与公益性,但一直以来,研学旅行存在“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等乱像,有的研学旅行甚至异化为天价收费的“杀猪盘”。

要让研学旅行回归教育,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组织研学旅行机构的监管,而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研学旅行时,也需要重视自身权利的保护,不要轻信机构的宣传承诺。

今年暑假的研学旅行十分火爆。总体看来,研学旅行分两类。一类是由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这属于学校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这类研学旅行的监管部门为教育部门,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研学旅行方案,在制定研学旅行方案时,必须充分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避免研学旅行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另一类研学旅行是由社会机构组织的。这类研学旅行存在同质化与鱼龙混杂等问题。监管这类研学旅行的机构为文旅部门,要重视对研学旅行活动的过程性监管,防止打着研学旅行旗号的“到此一游”。比如,到大学的研学旅行,不能变为校园游,而需要有相应的听教授讲座,到实验室体验等具体游学活动。组织这类游学活动,对机构的要求很高。

有一些家长认为,研学旅行哪怕没有什么游学内容,孩子去旅游一下也好。这种想法就助长了研学机构“包装”研学活动,事先承诺的安排很好,但具体实施时不兑现,家长也不会“严肃”维权。因此,要让研学旅行货真价实,需要消费者成熟与理性,要认真了解具体的活动安排,并要求机构不折不扣落实合同的承诺。如此,研学旅行才能健康发展,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欢迎大家转发并参与讨论。

0 阅读:1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2

用户10xxx12

2023-07-19 21:08

家长傻的一批,有那钱自己带着孩子游历不香吗!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