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在位35年,发动了10场大规模战争,从东至日本,西至伊犁,北至库页岛,南至爪哇岛,战争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
这些战争在历史上引发了诸多争议,有人认为他是穷兵黩武,有人则认为他是在开疆拓土。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探讨忽必烈的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
1259年,蒙哥在钓鱼城去世,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先后称汗。
为了争夺大汗之位,两人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
1260年,阿里不哥两路大军出击,东路进攻开平和燕京,西路进攻河西走廊和陕西。
忽必烈派遣廉希宪、商挺进入关中,自己则亲征漠北。
经过三次大胜,阿里不哥不敌,退守阿尔泰山。
1261年,阿里不哥再次东征,忽必烈采取经济战,断绝了蒙古草原的物资供应,阿里不哥出现粮食荒。
阿里不哥派遣阿鲁忽封地募集粮草,但阿鲁忽脱离阿里不哥后自立为汗,建立了察合台汗国。
阿里不哥大怒,派遣大军西征阿鲁忽,此时忽必烈也趁机派兵西征,阿里不哥遭遇前后夹击,走投无路,最终在1264年投降。
汗位之争的胜利,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捍卫之争也标志着蒙古帝国彻底分裂。
早在窝阔台时期,拔都就已经建立了钦察汗国。
由于汗位之争,阿鲁忽趁机建立了察合台汗国,而西亚的旭烈兀则建立了伊尔汗国。
汗位之争结束后,窝阔台系的后王海都对阿里不哥的投降十分不满,他在拔都的支持下,在伊犁河一带建立了窝阔台汗国。
1268年,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结盟,瓜分了中亚,随后海都对忽必烈开战。
忽必烈派遣大军西征,海都战败逃走。
1270年,察合台汗国南征伊利汗国失败,国力大衰,海都趁机控制察合台汗国,声势大盛。
从1275年起,海都依靠两个汗国的兵力和元朝作战,不断在西域拉锯,双方打得十分胶着。
关键时刻,驻守在阿力麻里的宗王昔里吉在脱脱木儿蛊惑下发动叛变,自立为大汗,并将元朝大军的统帅、皇子那木罕以及阔阔出囚禁,分别献给了钦察汗国和海都。
随后,昔里吉向东越过阿尔泰山,和撒里蛮叛军会师,占据谦河地区。
1276年,元朝大量部队还在对南宋作战,而昔里吉、撒里蛮两路叛军就趁机攻入了漠北,漠南的弘吉剌部也响应起来。
但海都对昔里吉称汗一事不满,拒绝出兵援助。
不久,忽必烈亲征北伐,在1280年平定了叛乱。
叛乱平定后,元朝再次出兵争夺西域,战争呈现僵持态势。
1286年,元朝军队终于重新占领了吐鲁番和于阗。
可关键时刻,镇守东北的乃颜不满意忽必烈的汉法,于是暗中联系海都发动了叛乱。
1287年,忽必烈亲征,平定了乃颜之乱,设辽阳行省。
见忽必烈顾头不顾尾,海都大举东进,和林宣慰司也叛变响应,漠北震动。
忽必烈再次亲征,海都撤退。
随后的几年,海都多次骚扰漠北。
1293年,元朝大军大举西征,收益兰州等五部,海都被迫退守。
从此之后,海都就在元朝的战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最终,窝阔台汗国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但元朝也默认了察合台汗国对西域地区的占领。
从阿里不哥到海都战争,元朝所进行的战争都是“正统战争”,其目的就是确立忽必烈汗位的正统性。
最终经过几十年的战争,三大汗国都承认了元朝的宗主国地位。
元朝的统一战争也就是消灭南宋。
早在蒙哥汗时期,忽必烈就带领大军从陕西一带穿越横断山区,征服了大理国,打断了云南600年的王朝世系,将云南再次纳入到了中原王朝的版图,实现了对南宋的战略大包围。
南宋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1258年,蒙哥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其主要的战略是兵分三路。
忽必烈带领东路进攻江汉,自己带领中路进攻重庆,而兀良合台则带领西路大军从广西杀入。
三路大军原计划在鄂州会师,然后顺流而下,取杭州。
但蒙哥在具体进攻的时候犯了重要的错误,也就是死攻钓鱼城,而没有选择绕开继续东进取会师。
最终,蒙哥去世,三路大军纷纷北返。
忽必烈吸取了蒙哥的教训,没有将进攻的重点放在四川,而是在江汉寻求突破。
1268年,忽必烈以阿术为统帅,对襄阳进行了包围,然后围点打援。
随后的几年,元朝军队击败了南宋的几次救援,襄阳越发孤立。
1272年,襄阳被攻破,南宋的长江防御体系开始瓦解。
1275年,忽必烈将出征西北的主力逐渐调集到了江汉前线,就连伯颜也被调来担任主将。
这一年,元朝正式对南宋发动了总攻,元朝大军顺利地攻破了鄂州的江汉防御体系,然后大军一路东下,沿途的城池望风而降。
很快,大军就攻入了建康城。
之后西北战事吃紧,元朝暂时停止进攻。
1276年,元朝再次进攻,杭州被攻陷,皇帝和官员投降,南宋灭亡。
之后,元朝对南宋的残余势力进行了清剿。
1279年,元朝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残余势力。
忽必烈进行的扩张战争很多,主要针对的对象有高丽、日本、库页岛、缅甸、泰国、越南、占城、爪哇等,几乎遍布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大多数以失败告终。
高丽方面,从成吉思汗时代到蒙哥时代就已经多次东征高丽,但高丽贵族退守江华岛,并修建山城防御体系和蒙古周旋,让蒙古每次都损失惨重。
但常年累月的战争也消耗了高丽的有生力量,因此高丽最终选择臣服于蒙古。
忽必烈即位后,要求高丽纳质子、助军役、输粮饷、设驿站、编户籍、置长官,并试图以此为跳板进攻日本。
1269年,高丽不满,开始反抗。
忽必烈立即派遣大军进攻高丽,最终高丽彻底臣服于元朝。
为了东征日本,元朝在高丽设置了征东行省。
高丽臣服后,忽必烈就对日本发动了两次战争。
1274年,因为日本拒绝称臣,忽必烈调遣大军进攻日本。
由于元军不擅长登陆战和山地战,因而登陆后先胜后败,被迫撤退。
撤退过程中又发生台风,大量的士兵被大海吞没,损失惨重。
1281年,忽必烈再次对日本发动战争,元朝军队依然无法在登陆后取得优势,于是晚上撤回船上休息。
可晚上又吹台风,船只大量沉没,剩下的军队要么被杀,要么逃回国内。
1286年,忽必烈想第三次远征日本,但因为越南爆发战争而停止。
东南亚方面,1279年占城国王向元朝称臣,但元朝要求占城必须要设置行省,遭到了占城的反对。
随后,忽必烈就对占城发动了进攻。
而占城的百姓正面不敌元军,于是退守森林和元军打游击战,元军损失惨重。
1284年,占城国王对元朝称臣纳贡,元朝为了先征服越南,也就同意其要求。
为了便于征服占城,元朝想先灭越南。
早在之前兀良合台征服大理后,就顺势对陈朝发动战争,但蒙古军不适应越南的气候,生病严重,被迫撤退。
之后,陈朝为了避免蒙古军队再次到来,选择了称臣纳贡,但忽必烈要求陈朝纳质子、助军役、输粮饷、设驿站、编户籍、置长官,陈朝拒绝。
1284年,忽必烈最终对陈朝发动了战争,元军开始轻而易举地攻占了陈朝首都河内。
但很快,元朝军队就开始不适应气候,大量生病,而陈朝的军民则四面八方用来作战。
蒙古军队被迫撤退,在撤退过程中又遭遇了围追堵截,损失惨重。
1287年,忽必烈再次远征越南,越南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政策,元军不仅水土不服,瘟疫横行,还没有粮食补给。
元朝的粮食补给船也被越南袭击。
最终元朝10万大军全军覆没。
1293年,忽必烈准备发动第三次远征,但不久去世,远征也就不了了之。
在缅甸方面,元朝和缅甸因为争夺金齿土司的宗主权也产生矛盾。
1277年,双方就在边境一带爆发战争,缅甸战败,元军追到了江头城。
1283年,元朝再次发动了进攻,攻占了江头城,缅甸国王逃走后被将领所杀,从此缅甸陷入了几百年的分裂之中。
但元军也未能继续深入,因为缅甸军诱敌深入,围追堵截,导致元军死亡惨重。
缅甸方面也见好就收,对元朝称臣纳贡,于是战争结束。
而缅甸北部的地区大量的小国一方面接受元朝的册封,一方面又依附于暹罗,来回摇摆。
元朝对缅甸的战争是今天缅北军阀割据产生的开端。
爪哇方面,忽必烈派遣使者出使,结果被刺面而归。
忽必烈大怒,于1292年对爪哇发动战争。
元军到来时,爪哇分裂,其驸马正准备进攻国王,见没有胜算,其驸马就邀请元军一起进攻国王。
当元军消灭国王的军队后,爪哇的驸马趁机从背后偷袭元军,元军死伤惨重,被迫撤回。
库页岛方面,蒙古在灭东夏后,基本控制了黑龙江流域。
库页岛上的土地居民经常到黑龙江流域抢劫,导致东北治安严重受到影响。
为了征服库页岛,忽必烈在黑龙江入海口设置征东元帅府,几次对库页岛发动进攻。
最终,库页岛的土著居民向元朝投降,对元朝称臣纳贡。
后来,明朝也延续元朝的政策,在此设置奴儿干都司以防范库页岛土著居民的侵犯。
忽必烈的一生,参与、发动的战争无数。
忽必烈的战争对于元朝的建立和统一,以及巩固国家疆域方面都有巨大的贡献。
但是忽必烈对东南亚和日本的战争,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而且战争十分频繁,对元朝造成了很大的消耗。
忽必烈的穷兵黩武给明朝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朱元璋随之出台“不征之国”的基本国策,禁止明朝对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发动战争,以免造成损耗国力。
总结来看,忽必烈的战争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些战争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还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从长远来看,忽必烈的军事行动虽然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但也为其后续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忽必烈的战争策略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在追求国家利益的同时,避免过度消耗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希望读者们能够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教训,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点点
他要是一直失败,就是穷兵黩武,
默契
消耗手里的投降士兵,解除对统治的威胁,还可以转移民族矛盾,开疆拓土!一石三鸟
长烟孤城
成功开疆辟土,失败穷兵黩武
天空的翅膀
就是打仗上瘾了!和烟瘾一个道理
双木成了林
那时候北海道也被元朝征服了
镰刀DF30501
这才是真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