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唯实习生邹茉
图/各高校官网
今年3月,教育部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中指出,要深化新工科建设,围绕“新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要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工科领域。新工科的建设在今年的高招录取上有何反映?记者对此进行了整理分析。
工科专业势头强劲
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广东省新增的94个备案本科专业中,有34个为工学专业,占比达36.2%;新增审批本科专业8个,工学专业占比近一半。
新增备案或审批本科的工科专业名单中不乏多所广东头部院校,如中山大学新增智慧交通专业、广东工业大学新增工程造价专业等,华南理工大学新增的生物材料专业更是首次出现在本科批专业组。“‘新工科’相关专业的崛起,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内生逻辑驱动的结果,是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重要表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胡福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型工科专业强势崛起的背景下,全国范围内知名院校工科相关专业组排名也在逐渐“升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专业组新增工科实验班类(中外合作办学)(中法航空试验班),投档最低排位上升229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组投档最低排位上升790位,达到2665名;上海交通大学204专业组包含多个工科相关专业,投档最低排位上升39名。依托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新工科专业获得了考生的热烈追捧。
聚焦广东省内高校,新工科专业在省内较为稳定。中山大学包含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个工学专业的214专业组投档最低分数达到649分,排位4152名,位居中山大学榜首;215专业组包含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工学专业,投档最低分数达638分,排位7387名,全校工科专业排名总体呈现稳定趋势。深圳大学232专业组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金融科技等多个优势专业,最低投档线达623分;华南理工大学202专业组包括工科实验班(智能装备与先进制造)、机械类(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最低投档线达626分,为3个专业组中最高。
此外,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为代表的职业本科院校也初露锋芒,其投放的4个本科专业组均获丰收。其中,物理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验班),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组投档最低线分别为570分与555分,最高投档分数分别为594分和595分,令人瞩目。对此,业内权威专家王琛(化名)指出,今年深职大的成绩,是学校、专业、城市、社会需求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今年深职大在本科批次投放的专业例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信息都是该校的优势专业,积淀深厚,社会需求旺盛。尤其是深圳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高地,其产业背景、校企融合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专业组调整适应时代需求
据相关报告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达500万人,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缺口预计为450万人,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达103万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达到20万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缺口约为4万人。因此,“新工科”相关专业的崛起,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内生逻辑驱动的结果,是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重要表现。
当前,科技的创新、突破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就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高校工科类专业紧跟时代需求,多个院校工科类专业组产生变动,将原先较为分散的专业重新组合成为一个专业,或以工科实验班等形式展开招生,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培养模式。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今年在202专业组将各类工科相关专业合并成为三个不同方向的工科实验班。
对此,胡福文认为,“新工科”专业重点面向新产业、新场域、新赛道,培养能够快速创新应变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具有极强的学科交叉性和未来性,可以有效改善和缓解就业市场上结构性失衡和供需错配问题,打破旧专业的“内卷”。“这种专业设置模式主要是培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宽口径、通用型人才,较好适应了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需求,大力推动了经济产业发展。”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面对以智能制造、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工科专业的快速崛起,少数传统的工科专业似乎有点“没落”。在胡福文看来,专业的“冷”或“热”转换属于正常现象,个别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或合并改造的“阵痛”不可避免,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变革体验或变革痛感。针对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我们要做的是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与时俱进。”胡福文表示。
同时,记者在梳理中还发现,工科专业在广东省内不再成为物理类选考生的“专利”,正在逐步向历史类考生延伸。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在粤招生的社会科学试验班中,就包含了法学(含AI双学位)专业;浙江大学在粤招生除了传统的专业,也包含了数字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数字法治卓越班、智能财务荣誉项目班等。例如智能财务荣誉项目班就是围绕“公司财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横向构建跨域协同创新的知识体系,打造坚实的专业壁垒和突出的职业竞争优势。
那么,历史类选考生该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并发挥优势?胡福文指出,毋庸置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交融交叉、相互渗透的速度和规模会越来越大。“报读‘新工科’的历史类考生要坚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主动将历史思维与计算思维、数字技术、元宇宙技术等有机融合,大胆探索新的技术产品定义逻辑,就一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独特的贡献。”(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pai.yc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