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焊接技术,为什么古人打造的木船不会漏水?网友:涨知识了

济南新闻网 2024-01-08 09:25:59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船一般都是由坚硬的金属制成的,在拼接方面甚至还要进行精密的焊接技术。然而,在古代的木船就已经可以远渡重洋了。那么为什么那些用木板拼接而成的木船在水上行驶不会被冲散甚至是漏水呢?

其实,古代的造船水平相当高超。我们可以从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中看出,古代的中国木船不仅不会漏水,甚至可以承载上百人远渡重洋,毫无压力。

有些网友可能会好奇,也有一些相关专业的网友直接提出了疑问,中国古代在制造木船时并没有胶水,更没有金属支持,那么郑和是怎么成功实现远渡重洋的呢?

根据现代的专业知识来看,在成功拼接好木船之后,并不算完工,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密封行为,特别是对于钉子等物资使用是非常节省的。此外,除了钉钉子,还需要专门的捻工来填缝,因为水是可以渗透进来的,即使一个小小的缝隙也可能产生不可逆的后果。

为了确保木船的水密性,捻工们会在木板拼接的缝隙处进行一系列密封。他们会将石灰、麻筋等经过桐油混合的材料填补缝隙。这是一项技术活,古代人造船也是如此,他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如“糊缝”、“拼缝”、“扳缝”,将缝隙填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粘结在一起的木船,可以说几乎和胶水粘合一样牢固,即使想要摘下船身上的一块木板也很困难。此外,船身上还会涂抹一层类似于防水剂的物质,如植物油、松脂等,以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

然而,船的外观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其中却隐藏着许多门道。在船舱设计之前,船的形状并没有定论,每个人心中的水上行驶船只也不尽相同。但之后出现的船具有头尖尖的长条形状,是因为这样更好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古人也可能经历了一系列实验。

虽然当时还没有物理学知识,但经过一系列实验和实践,他们发现了水的压力,于是设计了尖头的船。船的内部也更加精密了,即使是木船,也会有龙骨支撑,肋板钉在其上,四周用木板包围,这样才形成一艘木船。

龙骨和肋板的支撑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船舱的设计上也有许多门道。可以明显地看到,船舱的中间有几个隔板,这个设计自然不仅是为了美观,还有自己的名字,叫做水密隔舱。

正如其名,这几个隔舱是不同的,即使其中一个舱灌满水,也不会泄漏到其他舱内。这样设计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安全,如果船舱发生漏水事故,只会影响一个舱室,不会蔓延到其他舱室中。

这样的设计为船只的水上行驶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这些隔板也增加了船身的强度和刚度,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当然,船身保养也非常重要。毕竟,船是由木材制成的,即使经过了一系列的加固,定期检查仍然不能少。

定期维护也成了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了,倘若真的出现一些纰漏,所造成的后果往往都是不可估量的。

小伙伴们,读完文章,你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我们一起聊一聊!

0 阅读:63
济南新闻网

济南新闻网

济南新闻网是济南地区权威、专业的新闻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