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西游录》在中国失传后重新由日本找回的经历 《西游录》作者耶律楚才,蒙古帝国初

《西游录》在中国失传后重新由日本找回的经历 《西游录》作者耶律楚才,蒙古帝国初期、金朝晚期的名人。《西游录》记录耶律楚才自己从1218年应成吉思汗之诏以书记官和星相占卜家的身份应召奔赴蒙古克鲁伦河畔,1219年跟随西征花拉子模等地见闻。 耶律楚材1218年3月自永安出发,过居庸关,经武川,出云中(今大同),到达天山北面成吉思汗营地。翌年随军西行,越阿尔泰山,过瀚海,经轮台、和州(即古高昌),更西行经阿里马、虎司斡鲁朵、塔刺思、讹打刺、撒马尔罕,到达花剌子模国首府今布哈拉。行程6万里。耶律楚材在西域达6年之久,东归4年后写成《西游录》,共上、下两篇。 它作于1228年。末书“燕京中书侍郎宅刊行”,表明最早是自印本。据作者1229年为《西游录》写的自序说,他从征回燕京后,许多人向他询问西域的情形。他烦于一一应对,便写了《西游录》。《西游录》分上下两部分。“上”记行程,“下”答问题,较多地介绍了长春真人丘处机在西域的情形及异同。耶律楚材佛道双修,长春真人信道,答问中驳论较多。 《西游录》在元代就罕见流传,后亡佚。正因为此书名声大而流传少,因此一直到清代,都还有人把它和《西游记》混淆,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为耶律楚才。 该书仅在部分书籍之中有节选,例如元代《庶斋老学丛谈》节录了《西游录》上篇有关西游地理的部分。清晚期在国内几乎已经看不到这部书足本了,一般学者只看到过本书上篇。 1926年初,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受日本宫内厅图书寮委托,编纂汉籍解题书目,在其中意外发现了《西游录》的两种足本抄本。 从此,足本《西游录》流传于世。 前三图为日本文政7年写本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