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海日报
很高兴参加邱桂丽作品分享会。邱桂丽是来自我家乡钦州市的作家,我们是老乡,我首先祝贺她的散文集《落雪无声》出版发行!阅读《落雪无声》中的作品,我有几点比较深刻的印象。
首先,作者的生活阅历比较丰富,作品题材比较广泛。邱桂丽的父亲原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当年十万官兵转业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邱桂丽的父亲随之成为屯垦北大荒的一员。邱桂丽在北大荒出生、长大和求学,成年后回到南方工作和生活。这样的家庭背景和人生阅历,不仅让她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创作素材,同时也对南北方迥然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生活习惯、风俗文化、人文历史等有了更加清楚的比较和深刻的体验。对于作家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从北方看南方,或从南方看北方,就会有比较,就会看得更清楚,就可以更具体更精准地观察、把握南北方各自不同的差异和特点。在散文集《落雪无声》中,邱桂丽交替写了许多北大荒和南方的自然风光、生活情景和人生经历的作品,比如写北大荒的《北大荒的秋》《黑土地上红红火火的年》《妈妈为我缝制“三件套”》《爆米花在尘封的纪念中芳香四溢》等;写南方,特别是北部湾沿海地区的作品就更多了,如《寻找生命的快乐》《海边行》《爱,永远在路上》《播种太阳让温暖常在》《驻村笔记》等。无论是写北方还是南方的作品,都较好地叙写和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
其次,邱桂丽的散文作品情感真挚,抒情性强。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真诚真挚,不造作,不张扬,语言细腻,行文流畅。她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写内心的思绪流动和人生感悟的,夹叙夹议,真切自然。借景抒情、感事伤怀、托物言志、感悟思考等,又控制得比较好,比较节制,没有那种大海决堤、纵情高歌式的强烈抒情和呼喊。她总是轻声细语,娓娓道来,如围炉品茗,如月下独语,如促膝交谈,如涓涓细流从山涧中缓缓流淌,让人于舒缓而温暖的诉说中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人生的美好。
第三,邱桂丽的作品也存在一些遗憾与不足。一是邱桂丽对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挖掘和利用不够,还没能够很好地把自己的生活资源优势转化为创作优势。二是作者的思维还不够舒展和开阔,作品的格局和境界还可大气一些。人生往事、日常生活、家长里短、抒情感怀等,也可以写成美文,写成佳作,但写作中要注意取舍,注意构思,要有所提炼,有所升华,有所深化,要放宽视野,提升境界,扩大格局。正如市作协谢凤芹主席所说,邱桂丽的写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以为,这些方面就是可以进一步提升空间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