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逃亡海外,靠“卖皇帝”发了大财,买下一座岛娶了6个老婆

是郭小栓吖 2025-04-22 15:19:22

1898年9月28日一早,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上,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人群。大家伙都是听到消息,跑来瞧斩首这场大戏。这次更狠,一下要砍六个,而且听说老佛爷还特别吩咐,得用最不锋利的刀,多砍几下才行。

我拿着刀大胆地向天宣告,走或留,我的勇气和忠诚都如山般坚定。

谭嗣同写了那句诗后,被砍了三十多刀才断气,鲜血都溅出去好几米远。刽子手在台上一下接一下地挥刀,台下的老百姓却像啥都不知道一样,在那欢呼叫好。那场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就因为戊戌六君子的牺牲,彻底落下了帷幕。

可戊戌变法的头号人物康有为,他溜之大吉了,跑到国外躲了起来。他在外面过得挺滋润,手头阔绰,还娶了六个媳妇儿。

【资产阶级改良专家】

1858年3月份,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银塘乡的一个当官的地主家里呱呱坠地。说起来,他家里可真是不简单,叔公是广西那边的大官,巡抚呢;老爹和叔叔也都是响当当的省部级领导。就连被认为最不咋地的爷爷,也是个连州训导,虽然只是个从八品的小官,但放到现在,也相当于教育局的一个副局长了。

康有为生在这样的家庭,打小就得到了挺棒的教育,六岁那年家里就给他找了老师,送进了学堂。人家都说他是个小神童,但奇怪的是,一到考试他就发挥失常,考秀才考了三次都没中,考举人也是考了六次,一直到36岁那年,他才算是考上了举人。

中了举人后,康有为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那时候大家都说:“谁不知道康南海啊?”他为啥能这么出名呢?全靠那次“公车上书”。1895年4月,清政府跟日本签了个“马关条约”,康有为不服,拉着他的学生梁启超,号召了全国1300多名举人一起反对这事儿。

那一年,他又成功考上了进士,被安排去工部当了个主事。但康有为心里有更高的志向,这个小官职他根本看不上眼,所以干脆就没去上任。他整天琢磨着怎么让皇帝注意到自己,不停地给光绪帝递折子。

那时候的中国,被好多外国势力欺负,问题一大堆。年轻的光绪皇帝心里头急啊,特别想找条能让国家强大、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道儿。康有为看出了光绪的心思,就一个劲儿地往宫里递折子。到了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的勤政殿里,终于见上了康有为。

康有为为了这天筹划了许久,他的一席激昂言论,让光绪帝深受触动,立马就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的章京,主管推行维新变法的事务。

戊戌变法那会儿,朝堂、经济、军队、还有文化教育这些方面,都打算大变样。比如说,要减少官员数量,裁掉一些没必要的部门,不再让旗人有特权,还要鼓励大家搞新发明,好好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另外,还得加强海军力量,把八股文这些老一套给废除掉。

戊戌变法那会儿推出的不少规矩,按当时的社会背景看,确实挺新潮的,算是场贴合咱国家状况的资产阶级改革尝试。可惜啊,康有为这人太心急,没顾上实际情况,一股脑儿往前冲,结果就把这场变法给搞砸了。

改革嘛,肯定会动到某些人的奶酪。慈禧和那些老顽固,本来就瞪大眼睛防着呢。改革刚冒头6天,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就被踢出了局,换上了顽固派的荣禄当直隶总督和北洋的头头,刚毅也一跃成了管兵的尚书,这下好了,整个摊子都被慈禧和那帮顽固派攥得紧紧的。

但康有为没顾上实际情况,一门心思全放在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上。他不停地给光绪皇帝上书,变法总共就那么103天,可他递上去的奏章堆起来,比他本人还要高出一大截。由于他不断地出谋划策,光绪帝在短时间内,一口气下了240道诏令。

这下子,慈禧和那些保守的大臣们可被彻底激怒了。但康有为心里早有计划,他决定铤而走险,直接来个宫廷政变。他打算包围颐和园,把慈禧给控制住,再干掉一批死硬派的官员,看谁还敢站出来反对。可问题是,他手里没兵啊,咋办?那就去借兵!最后,他找到了不太熟的袁世凯来帮忙。

事情到这里就差不多了,袁世凯向慈禧告了密,慈禧立马动手,光绪帝被悄悄地关了起来。六位志士在菜市场被杀,鲜血满地。康有为和梁启超一听风声不对,赶紧脚底抹油,溜了。

【周游列国“卖皇帝”】

康有为接到消息,立马带上二夫人梁随觉,连夜开溜。他们第一站选择了逃往日本。

由于清朝政府的交涉,康有为很快离开了日本。日本觉得他还有价值,就给了他不少路费。于是,他乘船穿越太平洋,前往加拿大。在接下来的16年里,他四次横渡太平洋,九次跨越大西洋,总共游历了30多个国家。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还是首位到达北极的中国人。

这一路走来,他过得那叫一个阔绰,只要瞅见漂亮姑娘,就直接娶回家。到了光绪三十年,他溜达到了瑞典,瑞典那壮观的景色直接把他看呆了,他一拍大腿,决定花150万大洋,把斯德哥尔摩东南沙丘巴登那儿的一座小岛给买下来了。买完小岛,他又不惜重金开始装修,整了个中式园林风格的房子,还给起了个名叫“北海草堂”。

说起来也奇怪,他到底咋这么有钱呢?就算他家以前是地主,家里有人当大官,但20年里这么挥霍,也早该掏空了吧。

康有为财富丰厚,主要是因为他擅长“推销皇帝”的理念。

1899年,康有为经历了一路的风雨漂泊,从日本辗转到了加拿大。虽然得到了日本人的些许资助,但他依旧过得十分凄惨,衣衫褴褛,身上就剩那么点儿零钱。看他这副惨样,有个华人伸出援手,收留了他。康有为见状,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没想到这位海外华人被深深打动。他随即发了封电报,结果一下子召集来了上千名华人。

由于祖国不够强大,好多华人在国外经常受到欺负,他们都盼着将来能有个厉害的祖国撑腰。听完康有为的讲述,大伙都下定决心要出钱帮他救皇帝。

没错,想轻易骗到海外华人的钱可没那么简单。一来戊戌变法这事儿名气大,大家都知道;二来呢,康有为早就做好了准备。他四处传播消息,说自己悄悄被光绪帝召见了,光绪帝还偷偷给了他一道衣带诏,让他“遵旨求救”。每到一个新地方,他都会热血沸腾地上台演讲。

接到密令,我漂洋过海远行万里,含泪请求援助。

光绪帝被慈禧给圈禁了,这事儿大伙儿心里都清楚,因此大伙儿情绪高涨,都喊着要把皇帝救出来。康有为一看这情形,索性就搞了个“拯救大清皇上组织”,也叫“保皇会”,四处拉拢华人加入,想加入就得交钱。

康有为在演讲时,总是动情地讲起光绪帝为了国家拼尽全力的事情,说得自己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说光绪帝为了救国家,真的是想尽办法,不辞辛劳。结果却被慈禧给抓住了,落得个悲惨下场。

咱们大清国的皇上,那可是九五之尊,现在却落到向宫里下人讨要鸡吃剩下的饭,结果还没要到!

每次演讲结束后,大家都哭得稀里哗啦,然后争先恐后地给康有为捐钱,让他拿去救皇帝。康有为还借着光绪帝的名义,给大家画大饼,说谁捐钱谁就有功劳,“只要救驾有功,平民百姓也能当上大官”。

康有为拿到钱后,光绪帝的事他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他开始忙着养小老婆、养娃,还买了大豪宅。加拿大的华侨被他搜刮得差不多了,他就跑到其他国家去搞分会。这家伙还挺有眼光,投资了不少项目,钱越滚越多,成了个大富翁。

康有为在外漂泊了16年后,到了50岁,他又陆续娶了4个年轻老婆,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女。这几个老婆又给他生了十多个孩子。加上之前的大夫人和二夫人,他总共有6个妻子。

康有为家里人多,得养活一大家子,所以他狠下心,斥巨资买了瑞典的一座小岛。他在那儿有个叫“北海草堂”的地方,过得挺舒服,一待就是3年。

【晚年复辟投机】

辛亥革命过后,康有为很快察觉到了新时机,所以在1913年,他结束了长达16年的漂泊生活,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回国后,他就开始买大房子,花钱如流水,根本不管老百姓过得有多难。在政治上,他更是玩起了手段,搞起了支持皇帝回来的把戏,一门心思就想着能靠这个当上大官。到了1917年,已经60岁的康有为,因为他那恢复帝制的做法,还成了被追捕的人。

1927年3月份,康有为在青岛的别墅里头突然去世。他走之前,一直跟家里的妻妾们叮嘱,千万别改嫁。就因为这事,他太上心了,连在瑞典买的那座小岛都没顾上处理。后来国家局势乱糟糟的,康家的后代也没心思去管那座岛。结果,小岛就这么荒了好多年,最后被瑞典政府给收走了。

康有为这人,不管是想着捞一把还是真心想帮国家,早些年还算是个有眼光的改革者。但到后来,他的行为真是让人没法说。就说那个“衣带诏”的事儿吧,纯粹是假的。他一辈子就见光绪帝那么一回,哪来的什么衣带诏呢?

谭嗣同,那位戊戌六君子之一,他讲过这样的话:“世界各国的变革,哪个不是伴随着流血牺牲才成功的。而今咱们中国,还没听说有谁为了变法丢了性命——那就从我做起,谭嗣同愿意当这个第一人。”

这么一比较,谁强谁弱一眼就看出来了,康有为嘛,说到底就是个在政治上爱钻空子的小角色,你觉得呢?

0 阅读:115

评论列表

城玮

城玮

2
2025-04-22 18:33

历史大罪人,遗臭万年康有为[点赞][点赞][点赞]

是郭小栓吖

是郭小栓吖

郭小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