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也最明确地提出了废除中医中药的主张的是俞樾! 1879年,浙江儒学保守派人士俞樾发表《废医论》,[俞樾.废医论.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清光绪十一]。 继之,在我国陆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 以汪大燮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废除中医中药”; 以余云岫先生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废医存药”; 以周雪樵为代表的“《医学报》派”,主张对中医进行改良,即推行中医科学化。 可是,医之不存,药之何附?可见,“废医存药”不是中医中药的出路。中医越是科学化,中医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多。 当时的所有有识之士,都看到了中医必须现代化、科学化,否则拯救不了中医。 在当时的在知识界的名流中,主张废除中医中药的居多,其中包括严复、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陈独秀、鲁迅、张东荪、蒋梦麟、丁文江等。 最近由于化学药品自身的局限性和广泛被滥用的现实,欧美医药学界出现了一种自然疗法(Natural Therapeutics)的研究取向。古代文明地区曾经流行过的草医(Herbal Medicine)和中国古代所特有的针灸(Acupuncture),受到了这一研究取向的重视。 值得指出的是,草本医学并不为中国古代所独有,而是16世纪以前所有古文明中都流行过的医学方法。因此,欧美医药学界推行的自然疗法也不是只参考中国古代的医学记载。 此外,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自然疗法研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以对姜的药用价值研究为例,我们可以比较二者的区别: 关于姜的药用价值,世界各文明古国的医书中都有记载。而王安石说,姜能“疆御百邪”,明显是过于夸大了,李时珍写作《本草纲目》的时候,辑录了姜的药用价值达44种,但是他并没有一一加以验证。 (另说:李时珍的书还记载了吃木乃伊可以治胃病和跌打,不过总算他自己承认说没有亲眼见过木乃伊和其药效,只是照抄了元朝人的笔记。《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木乃伊条目中,他直接把木乃伊当作一种药记录下来。他慎重地加上按语说:“陶氏所载如此,不知果有否?姑附卷末,以俟博识。”) 但是,经西方自然疗法医药学家和中国医学专家核实,目前确认的姜的药用价值只有两种,即对骨软骨炎(os-teoathritis)和反胃(nausea)有效,它们约相当于我国古代医书记载的“止呕”和“通关节”。 谨以此为例,个人意见还是需要继续研究中医,不是为了其他,只是为了废医验药。 第一、二图:俞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