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建国后文物造假事件之二 这里要说的事纯属为了利益造假,而且是光明正大的造假。

建国后文物造假事件之二 这里要说的事纯属为了利益造假,而且是光明正大的造假。 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海关扣押了两个带着“古玉器”出关的浙江商人,尽管这两人再三解释这件古玉是仿造品。然而实际却是海关请来玉石专家和文物部门进行鉴定,结果专家认定,此玉器是战汉时期比较罕见的“高古玉”,达到了“国家一级文物”的标准,随后两位商人被批捕,走私国宝那可是重罪。 审讯期间,因为有了专家的鉴定,浙江商人百口莫辩,其中一人绝望中突然想到,卖玉器的工匠可能会帮自己证明清白。 此工匠叫谢永学,他是蚌埠市幸福村的村民,以一手高超的仿古技术在当地小有名气。 谢永学感觉“事关重大”,庭审前赶到浙江找到法官,称“走私”国家一级文物其实是他用“老提油”的仿古技术制成的仿古制品。法院不相信,最终谢永学说可以仿造一件同样的“古玉器。”,法官将信将疑。 当一个月后他将一模一样的“古玉器”送到法院,法院拿给专家鉴定时,专家还奇怪地说,“这件古玉器,不久前不是已经鉴定过了吗,为什么还要鉴定一次。”法官才相信,两位被逮捕的“走私犯”走私的是仿制品。两位浙江商人被无罪释放。 蚌埠的仿古玉因为这次“乌龙事件”,一炮走红,前来求购的古玩贩子络绎不绝。以谢永学为首的玉器工匠们,开始招收学徒,扩大生产,刚好又赶上中国经济的腾飞,他们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占据了各大主要的玉器市场,也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 不论是小巧玲珑的玉佩,还是十几吨重的大型玉雕,村民们来者不拒,只要有订单就马上制作,要多少有多少。一般“车间”在后院,切割、打磨、雕刻、染色、做旧一条龙全搞定,做好的仿品直接会拿到前面的店铺售卖,治淮路一条街上全都是这种玉器店。 幸福村仅有400多户,却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玉器作坊,而整个蚌埠,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玉器作坊高达5000多家,年产值最高峰时达到了30亿元,从业的10万人员靠此脱贫。整个蚌埠,在30多年所生产的仿古玉,比中国8000年来所生产的玉器总量还要多,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在被媒体多次曝光后,2012年以来蚌埠玉器市场快速衰落,商家倒了一大半,销量下降80%以上。 如今当地的玉器行业正在寻求转型,仓库囤积的商品都是以成本价甚至亏本甩卖,但“船大难调头”,两代人都靠这行吃饭,想突破谈何容易。大多数从业者已经改行,少数坚持下来的不如多做一些现代文创产品,毕竟创意才值钱,一味的仿造只会陷入到死循环中不可自拔。

评论列表

史瓦罗
史瓦罗 3
2023-10-04 03:04
一些做旧手法那个年代靠眼睛几乎分别不出来,
不会开车的老司机
不会开车的老司机 1
2023-08-30 13:16
6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