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镜头语言太绝了!真正的现实主义力作

柠悦观漫 2024-08-22 13:57:09

电影《逆行人生》从海报和宣传语就能窥见剧情的轮廓:一个关于外卖员的故事。

电影简介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现实世界中许多人的生活轨迹——主人公高志垒原本在上海的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担任中层程序员,收入可观,足以支撑全家的生活开支,让妻子全职在家照顾孩子,让女儿进入理想的国际学校。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打破了这份平静:他被公司裁掉了,手里的理财产品也出了问题,房贷和女儿的学费变成了沉重的压力,再加上父亲突然生病住进了重症监护室(ICU),巨额的医疗费让他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中产阶级的生活就这样迅速崩塌,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放弃过去的身份,转行当起了外卖员。​

这部影片通过细腻而真实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一个个可能发生的平行时空。每一个平行时空中的高志垒,似乎都已经在生活的重压下消失了。影片中的每一幕转折,都让人不禁思考,高志垒是否真的能够在这条逆境中找到出路。

从被裁员开始,高志垒便陷入了困境。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他遭遇了年龄歧视,被人力资源部门告知:“像你这样78年的,我怎么给你开工资?”房子面临断供,女儿需要转学,再加上父亲的病情,这些压力几乎将他逼到了绝境。即便他选择了送外卖作为新的谋生方式,这条路上依旧充满了挑战。

电影中有一幕特别触动人心:在骑行送餐途中,高志垒因低血糖而摔倒在苏州河畔。如果不是好心人的及时救助,他可能会孤独地躺在那里,无人问津。又或者是在“外卖单王”争霸赛中,他在暴雨中骑行送餐,不慎与一辆汽车相撞,但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这些情节不仅仅是故事的高潮,更是一次次生死边缘的挣扎。

这样的故事并非虚构,而是基于现实世界的诸多案例。例如,不久前,一名在上海某知名金融公司的30岁女性员工因薪资下调而承受不住生活压力,最终选择了轻生。类似的悲剧还有外卖员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猝死,以及他们在送餐过程中频繁遭遇交通事故。这些事件反映了外卖员群体面临的种种困难。

电影《逆行人生》巧妙地引入了“算法”这一概念,作为贯穿全片的关键元素。高志垒曾是一名算法设计师,他所设计的系统旨在提高效率,为公司创造最大价值。讽刺的是,这套算法最终成为了他被裁员的理由之一。当他成为外卖员后,他发现自己成为了算法的受害者,被迫遵守着严格的配送规则。

电影通过高志垒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在这个高度依赖算法的时代,人们常常被简化为一系列数据点,失去了个体的独特性。算法追求效率最大化,忽视了外卖员的实际困难。比如,算法无法考虑到交通拥堵或商家出餐速度慢等实际因素,这导致外卖员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经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逆行人生》不仅仅是一部揭示社会问题的影片,它还深刻地描绘了外卖员群体的多样性和人性。观众可以看到,每一个外卖员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无论是为了家庭责任而奔波的单亲妈妈,还是为了救治患病亲属而在城市中奋斗的年轻人。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抵抗生活的不公,寻找希望的光芒。

影片的结尾并没有走向传统意义上的圆满,而是以一种平静的方式结束。这种处理方式让观众意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不断的战斗,无论结果如何,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努力。虽然电影中的故事或许并不完美,但它传递了一种更为真实的情感,那就是即使面对逆境,也要勇敢前行。

0 阅读:0

柠悦观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