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咖啡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将不再禁烟”尽管是一场误解,但这个猜想能够广泛流传,恰恰映照出许多人长期饱受二手烟之苦的现状。
现实情况是,很多烟民被劝阻时的反应是“我有吸烟的自由”“我的健康容不得外人指点”,这往往让劝阻者语塞。但自由并非是无限度的。控烟议题不仅关乎个人健康,还关乎公共权利。
(图/《志明与春娇》)
对于不少人来说,今天不只是个普通的周一,还是传闻中“公共场所开始不再禁烟”的日子。
最近,随着一份新修条例的出台,在社交媒体上冒出一则传言:餐厅、咖啡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将不再禁烟。很多网友看到这里,再次担忧起自己的肺部健康。
“以下公共场所不再禁止吸烟”热帖。(图/微博截图)
据传闻,2025年1月20日,也就是今日起,新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简称《管理条例》)开始施行。修改后,原先条例中包含的8处公共场所将缩减至3处,仅保留了宾馆、旅店和招待所。而饭馆、车马店、咖啡馆、酒吧和茶座这5处场所不属于此条例规定的“公共场所”范围。
同时,网友还扒出一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对照这两份文件,“餐厅不再禁烟”的传言就此散播开。传言称,条例修改后烟民将迎来史无前例的“重大利好”,今日起饭馆、咖啡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将可以无所忌惮地吸烟。还有一股猜测政策“动机”的声音不容小觑,他们断定此举是为了“增加烟草税收以利于经济”。
最近,关于二手烟的讨论在社交媒体上仍在发酵,连同半个多月前曾轰动全网的演员徐娇在长沙一餐厅劝阻一男士吸烟的热搜事件被网友拿出来翻炒。在徐娇进行劝阻时,该男士不仅不听劝,还抢走其手机,并将烟头扔进她的饭碗里。该劝阻视频被发上网后,引发了网友们关于公共场所吸烟的激烈讨论。
餐厅的二手烟现象到底戳中了多少人的痛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邹小农等人曾发表的一篇关于中国烟草流行的论文中提到2015年的调查数据,该调查数据显示,“餐馆”的二手烟暴露率在各类室内场所中最高,高达76.3%,比排名第二的“工作场所”的57.1%高出近20个百分点。
可见,“重大利好”是假,公众情绪却是真的,很多人感叹终于有公众人物将餐厅吸烟问题推上讨论议程,此次“餐厅不再禁烟”的传闻亦如此。
那么,今天开始,餐厅真的将不再禁烟了吗?人们通过吸烟贡献烟草税收是否真的有利于经济?我们该如何想象一个不再时刻担忧二手烟的未来?
屡见不鲜的餐厅二手烟问题,反映了重度烟瘾人士和普通人之间的长期矛盾。(图/小红书截图)
“烟民重大利好”?
“1月20日起餐厅不再禁烟”的传言能迅速传播,来源于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部分截取和片面解读。
2011年,当时的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下文简称《细则》),其中第十八条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2011年5月起施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图/国家卫健委官网)
表面上看,这的确像货真价实的全国性控烟法规,很多人甚至将此用作投诉室内吸烟者的“武器”。因此条例修改后,他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控烟场所的范围确实缩小了。
然而,这个结论的前提依据是:该条例对室内公共场合的吸烟行为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原主任姜垣告诉《新周刊》,《细则》关于控烟的条例缺乏明确的执法主体和相应的刑责,更像是“倡导性条款”。回看该《细则》的上位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其主要适用于卫生管理,针对的是“卫生许可证”制度。
早在2016年,为了减少对餐饮企业重复发证,给企业松绑减负,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调整餐饮服务场所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决定》,当时就已明确提出要取消地方卫生部门对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4类公共场所核发的卫生许可证,相应的措施是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来统一监管有关食品安全许可的内容。
这次对于《管理条例》的内容调整,可以理解为是对不在条例管辖范围内的部分进行清理。该条例所指的“公共场所”,并非控烟意义上的公共场所。
换句话说,这份条例修改与否,对控烟造成不了实质影响,更不会影响那些有地方性控烟法规的城市开展控烟工作。例如在上海,近年来控烟力度反而还得到了加强,当地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室外二手烟控制 推进无烟健康环境建设的通知》,提出“室外不吸游烟”的概念,强化对室外二手烟的管控力度。
不过,尽管全国范围内已有24个省份出台了省级控烟法规,但姜垣告诉我们,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群仅覆盖了全国大约16%的人口,在现有的立法框架内,中国尚未出台一部面向全国的控烟法规。
抽烟不能“造航母”
由于缺乏全国性的控烟法规,普通人面对二手烟常常只能靠口头劝阻,而这往往引起吸烟人群的极大反感。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反驳是“吸烟是个人自由,你管得着我吗?”。而在互联网上,烟民们更愿意将吸烟行为与烟草税收乃至更宏大的叙事联系起来,在展示国家军事装备新闻的评论区下面,“我们抽的不是烟,是打向敌人的子弹”“宁可肺上烂个洞,不让航母生块锈”等言论常常会刷屏。
“控烟松绑以厚烟草税收”的传言与“烟民牺牲健康为祖国造航母”的说法实际上是同一个观点的宏观和个人表达,它依托于一定的基本事实:烟草行业的确持续为财政“输血”。
据财新报道,近年来烟草行业对我国的财政收入贡献越来越高:2023年,烟草行业上缴国家财政总额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008年的5.4%上升到6.9%;上缴国家的财政总额从3312亿元增长到15028亿元,16年间增长了3.5倍。
众所周知,提升烟草税,是极为重要的控烟举措。根据世卫组织估计,烟草价格每提升一成,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烟草消费将降低大约4%。2015年,中国破天荒提高了卷烟消费税,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率从5%提升至11%,卷烟零售价顿时涨了不少。第二年,我国卷烟消费总量在保持多年快速增长后,首次出现了下降。
尽管如此,我国远未达到世卫组织建议的烟草税应占零售价的至少75%的标准——这需要烟草企业做出巨大妥协。当下,烟草行业持续为财政收入“输血”,这也让更多烟民理直气壮地说出那句话:“我抽烟我骄傲,我为祖国造大炮。”
(图/《是,大臣》)
这样的观点看似有点道理,实则无比荒谬。吸烟不仅危害个人健康,也不见得有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据新华社报道,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就超过百万。《中国控烟观察》引述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烟草相关疾病的经济负担总量为15214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7%,而同年烟草税收是11556亿元,经济负担超过了烟草税收。
二手烟危害也是社会共识。国家卫生部在2012年公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中就指出,二手烟暴露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可言,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因素。可是,网络上仍然不乏因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健康受损乃至确诊肺癌的声讨,案例通常集中发生在家庭、办公室。上文提及的2015年调查显示,餐馆、工作场所和家庭的二手烟暴露率为前三。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不下馆子,大多数人也得上班、待家里,当公司里每天都有人例行抽上个几根,就算自己从不吸烟,也可能患上呼吸系统疾病。
一博主反映在某企业工作17年间持续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2023年4月确诊肺癌晚期,评论区网友表示深有同感。(图/小红书截图)
世卫组织发布的烟草趋势报告最新估计,全球共有12.5亿成年人吸烟,而中国就有超3亿烟民,占世界烟民总数近三分之一。这也意味着,每4个中国人中大概有1个烟民,其中男性吸烟率远远大于女性。
对此,北京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兼科普作家李治中对比过一组残酷的数据:在美国,女性肺癌患者有85%左右是烟民;而在中国,80%以上的女性肺癌患者从不吸烟。他在《癌症真相》一书中写道:“东亚地区,40~70岁的女性,虽然吸烟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得肺癌的概率却是美国女性的2~3倍。”
很多烟民被劝阻时,下意识的反应是“我有吸烟的自由”,又或是“我的健康容不得外人指点”。这往往让劝阻者语塞。但自由并非是无限度的。控烟之所以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是因为这不仅关乎个人健康,还关乎公共权利。
尽管吸烟能直接带来与烟草有关的税收增长,但烟草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一项近期发表于《柳叶刀 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的文章印证了这一观点。2017年3月,上海修订控烟条例,实施全面无烟立法,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一些重点室外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这堪称中国内地“史上最严控烟令”。
该研究分析了2017年上海实施全面无烟立法至今,其对于吸烟行为和宏观经济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同类全面无烟立法,预计到2035年可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带来0.04%至0.07%的增长——超过禁烟令实施的经济成本。
全国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预计带来的宏观经济收益。(图/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研究还指出,控烟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国家医疗费用的节省和人力资本的提升。而如果没有此类干预措施,同期GDP总量估计将减少 0.8%至0.9%,这恰恰与烟民们的想法截然相反。
换句话说,如果真的非要通过购买香烟来为国家经济做贡献,那么应该只买烟而不吸烟。
想象一个无烟的未来
在过去二十多年间,控烟一直是极为重要的全球健康议题,中国也在紧跟全球控烟步伐。2003年世卫组织发布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下文简称《公约》),这是第一部针对控烟的世界范围内的多边协议,中国加入了这份公约。
2006年1月,《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应《公约》要求,中国需要在五年后实现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目标,保护公众免受烟雾危害,并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等。
此后近二十年,中国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行。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下文简称“世卫组织”)调查报告显示,过去二十年间,全球烟草使用率下降了约11%。但在中国,这个数字仅约1%,进展仍然颇为缓慢。
当然,国内也有一些做得不错的城市。自北京在2015年做区域性控烟立法以来,上海、深圳等城市也相继跟上立法,并成为内地城市中的“无烟典范”。
在社交媒体的二手烟吐槽帖上,深圳人通常是惊叹“还有这种事”的那种人。的确,在深圳,室内公共场所没什么人敢放肆抽烟,毕竟很可能下一秒就被投诉到“别抽啦”官方小程序。深圳人对控烟是认真的。
深圳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图/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而在中国所有城市中,香港在控烟领域是毋庸置疑的优等生,如今香港的吸烟率已从1980年代的23.3%降至2023年的9.1%。香港的控烟路径可以总结为三大方面:控烟立法、加收烟草税和公众宣传教育。
2007年1月1日起,香港实施室内全面禁烟令,迫使烟民聚在街头巷尾的角落里勉强抽上一根。此后,在香港,你常常在街头看到这样一种独特景象:一群原本互不相识的烟民围在街边的垃圾桶旁手夹着烟“吹水”。这就是所谓的吸烟区。
这也是2010年上映的香港电影《志明与春娇》的故事背景。电影开头,一群来自不同职业背景的烟民缩在后巷点烟、聊八卦,以及打发时间。可以这么说,吸烟区将香港本地白领、外国移工和来自内地的港漂聚在了一起,没有几根烟的功劳,他们或许这辈子都不会相遇。老烟民张志明和余春娇也因此邂逅。两人的爱情排除了所有浪漫电影的经典开局,发生于一个再日常不过的狭窄后巷。
电影接近尾声,二人关系的关键节点发生在2009年2月25日,当天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立法会上宣读《2009—2010年度财政预算案》时表示:“为了公众健康,即时把烟草税税率调高50%。每支香烟的税款由约8角调升至约1.2元。”这也是电影最戏剧性的转折点。
(图/《志明与春娇》)
下一秒,张志明和余春娇便在深夜开车寻遍全港便利店,就为了赶在香烟涨价前的最后一刻囤够量。在通往大围买烟的路上,张志明的车突然坏掉。在买烟计划被打断后,两人在荒无人烟的大马路上表白,随后决定戒烟。
这样的结局,无怪乎有观众评价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另类爱情片,不如说是香港禁烟主题教育片。
(图/《志明与春娇》)
实际上,香港政府对于禁烟的公众教育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2000年,由香港电台第二台和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联合制作的公益短片《烟飞烟灭》至今仍被人们提起。该短片由张国荣、梅艳芳和莫文蔚等巨星参演,并被制成VCD,在全港乃至海外的中学和社会团体免费派发。
片尾,该片编剧、导演兼主演张国荣自白了他漫长的“戒烟史”,作为老烟枪,他40岁以前一天要抽两包烟。戒烟这件事,是他送给自己的40岁生日礼物。他对屏幕前的观众说:“因为我知道吸烟是有害的,你们会不会考虑一下?”
梅艳芳饰演的角色也是老烟民。(图/《烟飞烟灭》)
参考资料
[1]特稿|烟草业税收独领风骚背后,各地控烟立法逆水行舟[EB/OL]. 财新网, 2024-06-27.
[2]邹小农, 贾漫漫, 王鑫, 等. 中国肺癌和烟草流行及控烟现状[J].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cancer, 2017, 20(8): 505.
[3]FU H, TSUEI S, ZHENG Y, et al.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smoke-free legislation on smoking behaviours and macroeconomic outcomes in Shanghai, China: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alysis and modelling study[J].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4, 9(12): e1037-e1046.
[4] 深圳控烟十年:15岁及以上成人吸烟率降至16.9%![EB/OL].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05-17.
[5] 我国烟民超3亿 每年超百万人失去生命.[EB/OL]. 新华网,2021-05-30.
[6] 上海要求严控!地铁、学校、医院等入口为重点场所!网友:求赶紧实施. 上观新闻, 2024-12-12.
编辑 陆一鸣
校对 遇见
运营 Hallucinog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