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可谓今年暑期档最热门的电影之一。电影在出色的导演、精湛的演技、优质的特效等诸多因素加持下,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
电影《封神》主要改编自明代末年许仲琳写作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小说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国人的喜爱,哪吒、妲己、杨戬的故事称得上家喻户晓,其衍生的各种文艺作品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那么明清人到底有多喜欢《封神演义》?《封神演义》在明清是如何传播的呢?这篇文章带大家一探究竟。
《二郎神搜山图》|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总的来说,《封神演义》在明清主要有三种传播方式:文本传播、戏剧传播、说唱传播。
文本传播,是指以刊刻本的形式进行传播。刊刻本即古代的印刷本,区别于手抄本。文本传播需要接受者有一定的识字水平,它的传播对象一般为知识分子。
由于《封神演义》写于明朝末年,所以明代的刊刻本只有一种,是金闾舒栽阳天启年间刊本。到了清朝,《封神演义》的刊刻本陡然增多,有三十余种,比如康熙年间就有善成堂、四雪草堂、清籁堂三个刊刻本。
刊刻本由书商出售,这种贩卖行为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刊刻一本书的书坊越多,说明这本书受到越多的读者欢迎。《红楼梦》问世以来,清朝的刊刻本共有四十余个,由此可知,拥有三十余个刻本的《封神演义》绝对算是热门书籍。
《大清一统志》(乾隆九年刻本)|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虽说文字版《封神演义》是最容易流传于世的传播方式,但明清的识字率毕竟不算高,因此无法覆盖不识字的民众。
但不论是识字的知识分子,还是不识字的白丁,都喜欢听戏。因此,戏曲也是《封神演义》这部小说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
以《封神演义》为底本,改编的“封神戏”多种多样。南曲戏文(简称“南戏”,与北曲杂剧相区分)中的“封神”传奇,比如《封神榜》《封神天榜》《摘星楼》和《千秋鉴》等;杂剧比如《陈塘关》《翻天印》等。
匏葫芦式三弦 |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依据《封神演义》改编的京剧数量也很多,陶君起的《京剧剧目初探》中一共统计出了二十九个,这二十九个剧目改编自小说的不同章节。
比如《陈塘关》是李靖与哪吒的故事,《进妲己》是苏护献女的剧情,《摘星楼》是纣王自焚的情节。这些剧目,有时以《全部封神榜》为名,连台演出,有时也单折演出。
上述“封神戏”虽然在人名、情节等方面对原本小说有些许改动,但总体是以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为目的,能够迎合观众的观赏趣味,吸引更多戏迷。
明清时期《封神演义》还以说唱文学的形式进行传播。说唱文学在明清共分为两类,一类是只说不唱的评话,一类是既说又唱、唱主说辅的弹词等。
月琴 |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说唱文学这种表演性、口头性很强的表达方式,很大地促进了《封神演义》这部通俗小说的传播。
上述三种传播方式,让《封神演义》能同时被读书人和平民老百姓接受,使得《封神演义》在明清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
所以说,不仅现代人爱看《封神》,从明清开始,中国人就已经是“封神迷”了。
在“封神宇宙”中,你最迷的是哪个人物呢?
参考文献:
[1]周博. 《封神演义》的成书及其在明清时期的传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李根亮. 《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武汉大学,2005.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联系【松兰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
许仲琳只是编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