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对卫勤保障及军事医学发展的影响——俄军视角

翠峰揽翠 2025-02-20 15:00:03

一、武器对减员及伤情的影响

在过去3年中,由于作战性质的变化,俄罗斯军队卫生体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军医们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正逐渐为公众所了解。俄罗斯卫生系统的一本专业杂志《军事医学杂志》(VMZ)创办至今已有202年,作为军队医务人员重要交流平台,其上分享了在各种行动中观察、实验和其他实践结果。基于2022年至2024年的一系列出版物中,可以对特别军事行动(SVO)中俄罗斯陆军的卫勤保障情况进行评估。俄乌冲突与俄罗斯自1945年以来参与的其他任何冲突都不同。之前有过不对称冲突,当时军队面对的是一个预先设定条件下的弱得多的敌人,技术装备也较差。车臣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就是这种情况。在乌克兰,军队遇到了一个实力相当的敌人——乌克兰武装部队拥有航空、战术导弹、强大的防御和火炮。因此,典型的“战斗外科病理学(combat surgical pathology)”发生了变化。

配备预制杀伤元件的集束弹药造成的伤口成为关注焦点。其中一篇来自《军事医学杂志》(VMZh)的文章甚至详细描述了美国导弹和炮弹中钨合金弹丸所致的创伤。这是军事医学中前所未有的新经验,以前只在理论进行过讨论。复合伤以及磷弹的热烧伤也比较普遍。正如作者所述“武器的升级、精准地打击,改变了减员及伤情。”以下是“令人失望的统计数据”:“现代战争中阵亡人员的致命伤比例不断增加:从阿富汗战争期间的90%(1979-1989年),北高加索反恐行动期间的75%(1994-1996年,1999-2002年)上升到特别军事行动期间的95.2%(2022年至今)。”(PS:该数据可能是想表示,由武器造成的致命伤比例越来越高,尽管医疗救治技术与卫勤保障有了很大发展)

二、作战对卫勤保障(医疗救治与后送)的影响

乌克兰军事行动的高科技性质制约了军医的工作。敌方可以看得很远且很清晰,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在前线进行医疗后送。乌克兰武装部队打击俄方医疗人员,使他们无法接触并救治伤员,因此在特别军事行动中前所未有的凸显了自救互救的重要作用。

一篇揭示现代作战冲突中军人死亡原因的文章提出了一项引人关注的建议。作者指出,有必要将可自动作用于四肢近端的止血装置(如自动止血带)纳入新式单兵装备中。此外,在先进的侦察和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大规模火力打击下,大规模采用无人化手段将伤员从前线后送到后方,应该成为军事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不仅在现在,而且在特别军事行动之后。

情报无人机作为高精度武器成为战场主角后,导致了在特别军事行动中的卫勤保障工作发生变化——在前线附近提供“早期专业医疗救治”变得极为困难。在阿富汗和北高加索战争中,实行的是二级救治——首先由军医进行的院前救治,然后是后送到综合救治机构中。而现在只有时间稳定伤员伤情,以便通过特殊医疗运输(最好是装甲后送车辆)将他们送往后方的医疗连或单独的医疗营。一般在1-2小时内完成损伤控制性手术。

三、作战环境对野战救治机构开设的影响

由于敌人拥有了远程和高精度武器,野战医院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首先,不可能大范围搭建帐篷营地,野战医院应适当隐蔽且让敌人无法触及。2016年在叙利亚,一个激进分子使用地雷炸死了两名俄罗斯医务人员,帐篷移动医院的脆弱性变得显而易见。在乌克兰,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现在典型的医疗救治设施位于地下室和一楼。医疗设备极其便携和可靠。另一个问题出现了——野战医院的保护和伪装不足。如果医疗单元按照条令/常规放置,即在前线的后送线路上,它们就很容易遇袭。因此,医疗救治机构不得不移动到更靠近军事指挥和通信站附近——那里有更多的保护,离敌人更远。但是第二个问题出现了——如果军事指挥站被击中,医生和伤员也会被击中。在特别军事行动中的一个突破是广泛使用军事航空运输将伤员到后方医院,也就是专科救治阶段。飞机上的医疗模块可以进行强化治疗,使伤员在受伤后1-3 天就能被送到地区和联邦医院。(PS:俄方往本土送,可以控制空域,乌方就没有这个条件了,全域都在俄罗斯打击范围内)这在俄罗斯军事史上从未有过。

四、军事医学专业培训的作用与效果

在特别军事行动的初期,军医感到缺乏军事野战外科手术培训。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各种培训和实践导向的课程,医务人员就觉得相对得心应手。军事野战外科手术课程将成为不仅军事医生,而且平民医生培训的重要学科之一。得益于军医和平民医生的专业性,有一些值得骄傲的数据:96%的住院伤员康复后出院。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在阵地平静期和积极进攻或防御作战期间都保持不变。医院中极低的死亡率已成为纪录——不超过 0.5%,出院时的残疾率约为 2.1%。通过大规模培训军人和卫勤教官在战术战伤救治方面努力,有一个指标称为“潜在可预防死亡率”(当伤员因未获得必要的医疗救治而死亡)现在已经不超过5.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