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计划于今天17时至18时实施发射任务,首选发射窗口瞄准17时27分。
想要让嫦娥六号更精准地到达预定轨道,发射的时间和轨道非常重要。为了应对不可预知的特殊情况,科研人员为本次发射设计了多个最优轨道。
与发射近地轨道航天器不同,由于地月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一旦在发射窗口内不能实施发射,嫦娥六号的奔月计划就会受到影响。为了让嫦娥六号有最佳入轨状态,火箭团队用上了“窄窗口多轨道”发射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王子瑜:着重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以某一个时刻,准时、准点点火升空,这样能实现运载能力的最优。基于这样的考虑,把50分钟的窗口划分成了多个相对比较窄的窗口期,在每一个窄窗口之内,设计一条最适应当前发射窗口的轨道,极大提升发射的可靠性。
“窄窗口多轨道”发射 确保精准入轨
同时,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41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为了让嫦娥六号奔月路上少用点“力气”,入轨精度也要求极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朱海洋:对于火箭来说,我们主要是把它送到LTO(地月转移轨道)交班点。在发射场射前的一些流程协调方面,也围绕窄窗口多弹道的技术开展了协调和演练。入轨精度越高,对于嫦娥六号它的调姿,包括定向、轨道的抬升、变轨,它自己推进剂会消耗比较少。
上升器月背起飞后 将经历4次变轨
此次任务,嫦娥六号将在月球获得不同层面和深度的样品,并在月球背面同步开展科学探测,采集月球背面的月壤返回。这将是人类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
在完成月背采样之后,上升器会携带月壤从月球背面起飞,去和“轨返组合体”对接,专家介绍,其中难点就是“要控得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逯运通:交会对接大概是两个过程。上升器起飞之后,它要进行4次轨道机动,去到达它预定的轨道。然后轨返组合体来去追上升器,逐渐平稳靠近,最后实现交会对接。交会对接之后,将月球样品从上升器转移到返回器,最大的难点就是要控得稳。
与常规交会对接机构不同,嫦娥六号的对接机构必须做到小而精,同时,还要具备样品容器捕获、自动转移功能。因此,科研人员在嫦娥六号上采用了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了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就像我们手握棍子的动作,两个方向一用力,就可以把棍子牢牢地握在手中。
嫦娥六号任务工程总体发射场工程技术组组长 胡震宇:交会对接技术是一项关键技术,在嫦娥五号任务中我们实现了环月轨道的无人交会,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的任务中,仍使用该项技术。技术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自动交会对接技术也会进步,比如在轻量化方面可以设计得更轻巧,在对接自动化方面也会做得更智能。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崔霞 李宁 吴天白 杨潇 )
阿鲜
中国加油!中国航天必胜!
嘟嘟嘟
加油加油!永远支持国货[点赞]
用户10xxx05
热烈祝贺,我国航人辛苦而努力,取得航天事业成功,再接再厉,让我国航天事业走得更稳更远。[点赞][点赞][点赞]
竹鼎
预测中国航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国将成为永远的王者。气死美国佬及其走狗[笑着哭][笑着哭][呲牙笑]
用户17xxx96
天大的喜事,祝福祖国科技强大,全世界月球背面着落只有中国做得到。[点赞][点赞][点赞][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天涯寻情
5号已经实现过的技术,6号完全没问题。
神一样的男人
这次发射手指练了几年[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milicoco
最难的是外壳调色。毕竟发射几百次了,技术成熟,外壳颜料确是巨大突破
无忧
加油中国航天
常哥
自从看了马斯克天天射我就再也不信什么发射窗口这一说了
用户99xxx05 回复 05-03 20:01
你这样多久了
用户70xxx15 回复 05-04 13:38
读一下高中吧
谭白龘
我发表正能量,祝你早点找到外星猿
阳夕
比上一次难度大吗?应该一次比一次容易才对吧?
键盘侠 回复 05-03 22:33
这个美国最有发言权![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不妄自菲薄 回复 05-03 18:38
人类第一次到达的地方
冬雪
厉害👍
云红城
一路顺风
回响
去接嫦娥回来过中秋?
乔山
逯运通,这人不搞飞船对不起这名字。[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不妄自菲薄
是不是7代机的材料就可以解决了?[笑着哭]
错都是别人的
你就说,你要再太空上打转向灯变道超车,飘移甩尾、对接就是侧方停车,,就直接说吗~!
小糊涂仙
重复发射火箭都可以了,这难度不大吧
倚天剑
中国又又又又一狠技术问世了!
美福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