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托业迈入主动管理转型新时代,相关部门对信托业未来发展提出更高的期望与要求。近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2020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表示,信托业要真正成为地位崇高的受托人,最终还是依赖于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专业化资产管理能力、提升综合化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信息科技支撑引领能力。
作者 | 柯怡
在业内人士看来,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国内乃至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信托业经营和风险难度加大,传统经营模式面临挑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信托公司一方面要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严控资产质量,严守合规底线,确保风险可控;另一方面还需要苦练内功,秉承风险引领业务的理念,让风控成为驱动业务良性发展的"火车头"。
面对疫情所带来的一系列金融潜在风险,2020年平安信托多管齐下,夯实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风险偏好与限额体系,强化风险的主动识别与防范;同时,依托平安集团科技实力,平安信托积极引入众多智能技术,完善风控体系,打造智能风控标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风控措施,令平安信托在2020年实现了全年风险资产“零新增”的优异成绩。
平安信托风控部总经理刘芳斌表示,如今,风控意识与风控文化已深入平安信托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平安信托每位员工都深刻意识到,金融的实质就是风险管理,只有将风控做到最好,才能让公司拥有更广阔的资产管理与综合金融服务拓展空间。
多管齐下应对三大风险冲击波
2020年,对信托业的风险管控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
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收缩调整、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行业监管趋势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信托业面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与新型风险的三重夹击。
其中,信用风险尤其突出。具体而言,一是政策持续收紧令信托业两大融资方——房地产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分别遭遇销售资金回流困难与政府信用背书削弱等冲击,二是疫情冲击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也让工商企业信托产品违约风险上升。
与此同时,流动性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疫情冲击导致市场债务脆弱性逐渐凸显,系统性违约风险升高;另一方面今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发行和成立规模均大幅下滑,导致流动性需求随之增加。
此外,今年以来,多家大型企业集团违约风险上升并引发风险交叉传染等新型风险升温,令信托公司参与相关风险化解的难度与复杂度双双骤增。
面对接踵而至的散发风险,平安信托迅速采取多项针对性风控措施积极应对。
为了有效应对宏观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各类信用风险,平安信托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加强风险防控,在事前环节通过优选交易对手、区域及项目, 明确风险管控策略,严控准入标准;在事中环节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及预警机制,常态化风险排查,提前化解风险;在事后环节建立复盘检视机制,全面论证并充分借鉴经验,防范类似风险,确保2020年资产风险率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准。
同时,平安信托持续强化流动性风险管控,包括加大其他资金渠道拓宽力度,提升募资的竞争力;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确保流动性风险可控可承受;强化资产风险化解,降低风险项目处置的流动性需求等,上述措施让平安信托在2020年有效战胜了流动性风险的冲击。
为了有效防范大型集团违约所带来的新型风险,平安信托在业务投前环节明确风控策略,严控准入标准,前瞻性识别风险;在投中、投后环节加强监测、预警,识别风险信号并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化解,有效规避大型集团违约风险。
正是这些卓有成效的风控措施,令平安信托在动荡的2020年交出风险资产零新增的靓丽答卷。
在平安信托看来,一份满意的风控答卷,同样离不开信托公司各个部门高度协同配合,在展业、产品存续、复盘阶段持续强化风险管控与风险排查,尽早识别潜在风险,积极整合资源提前化解风险。比如,在展业阶段,各个部门均须严格按照监管要求与内部严格风控标准,择优选择优质交易对手、优质区域、优质项目,确保在资产获取源头最大限度杜绝潜在风险;在产品存续阶段,各个部门需紧密配合,在投中环节坚决落实双人核实与集中审查,在投后环节实行"分类管理,全程监控",同时,针对交易对手不同特点实行"一户一策"的差异化监控管理;在复盘环节,则会针对过往风险项目逐一进行复盘和检视,分析案件症结、论证化解方案、细化实施路径,在推进风险资产处置的同时,预防类似项目风险重复发生。
刘芳斌指出,随着风险识别与风险化解能力的持续提升,平安信托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与新型风险拥有了更深入洞察与更丰富的化解策略,在助力平安信托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同时,主动管理转型步伐也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科技赋能迎接智能风控时代
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大数据、智能科技、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日益成熟,科技赋能风控的施展空间越来越大。
为了顺应信托业转型与提升风控能力等要求,今年以来,平安信托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对原风控系统进行重构与再造,打造出资产全流程风控一站式平台,构建了资产经理一站式的"办事大厅"与风险经理的"罗盘灯塔"。
据悉,这套全新的风控系统引入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整合内外部数据,利用专家和AI模型,打通投前、中、后、资金、产品、售后各个环节,实现全品种线上覆盖,全流程封闭管理,全风险智能管控,全场景办公支持的智能化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多项功能,助力风险管理水准全面大幅提升。
通过一站式的"办事大厅",资产经理不但实现信托全品种的业务全线上操作,还能借助各类内外部数据信息,在投前、投中、投后资产全生命周期各个风控环节给予及时风险预警,协助风控部门尽早做好各项风险防范工作。
通过"罗盘灯塔",风控经理可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360°多维画像评估项目风险、并以量化模型支持展业。此外,智能预警系统还能辅助他们在投后环节有效提升针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时时监管,进一步提升全面风险管控的质量与效率。
在多位信托业资深专家看来,这也是科技赋能风控水准提升的一项全新实践。相比以往风控体系过多依赖经验判断总结,智能风控体系则完全以数据为基础,既能有效杜绝经验主义所带来的某些新型风险隐患评估不足,又能通过数据作为桥梁,在资产"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高效对接资金,实现资产与资金的智能化撮合匹配、经营数据前瞻指导资产发展的新生态体系,引导信托业务风控管理迈入"数据"时代。
风控文化务必"无处不在"
2020年疫情肆虐,对信托业构成较大的风控挑战,同时也加速了信托公司风控文化的建设步伐。事实上,一家信托公司能否构建强有力的风控文化与风控意识,对其长期稳健运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石作用。
"信托公司风控文化是否完善,一个重要考核标杆,就是风控意识是否融入公司各个业务管理流程,变得无处不在。"多位信托业资深专家表示。
在平安信托内部,风险管理早已被视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与业务转型拓展的"生命线"。无论是持续强化公司风险治理架构,还是在业务层面构筑完善的风险偏好体系,或是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搭建"客户-产品-资产"适配体系,处处彰显极强的风控意识。
目前,平安信托风险治理架构涵盖董事会及其下设的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管理层及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各业务部门四个层级,并由各个业务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稽核监察部门构成公司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从而形成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对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做到持续、有效地监控与管理。
在构筑完善的风险偏好体系层面,平安信托内部已建立以资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六大核心维度为框架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持续确保净资本充足,资产质量水平合理,市场风险可承受,以及流动性充裕。
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平安信托秉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建立"客户-产品-资产"适配体系,一方面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落实产品风险评级,持续完善"客户分类—产品分类—资产分类"适配体系,一方面推动产品风险评级制度体系建设,严格禁止风险超配,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首批将ESG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纳入资产管理与风险评估的信托公司,平安信托在全面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还积极引导更多资本流向诚信合规企业,进一步压低投资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信托业转型发展正处于关键时刻,随着信托业风险趋于透明,行业加强风控箭在弦上。风控意识的高低、风控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转型征途能否走下去。因此,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和主动管理能力,是提前防范金融风险,高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题中之义,各家信托公司应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