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连长的原型遗孀:独守土屋30年,如今成优抚对象

平凡人生重复 2024-02-26 07:44:56

1984年,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播出后,感动了无数国人,尤其是主人公梁三喜写下的那封绝笔家书,

“如果我牺牲了,以后遇到合适的人,就改嫁吧!”

电影的结尾,不幸的是这一次梁三喜真的没能回来,部队的人来到他家中时,带着一份抚恤金和二等功奖章。

多年后,记者再次来到他的家中,这时梁三喜的遗孀已经住进了小洋楼,成了优抚对象。

电影中梁三喜的原型,是烈士王发坤,他的遗孀叫李金花。比电影中更为感人的是,李金花在自己和丈夫结婚时的小土房里住了30多年。为了还清丈夫牺牲前为了盖这栋房子借的钱,她用了12年的时间,她独自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直到2007年,她才找到丈夫的墓地!

这一对夫妻,丈夫用生命捍卫我们的国家,而妻子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对丈夫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担当,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中国人!

结婚前入伍

王发坤出生时,日本刚刚投降一年的时间,国内爆发了解放战争,他们村的很多老人都当过兵,小时候王发坤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村头那棵大榕树下听村里的老爷爷们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

现在网络上经常有一种无知的言论,认为我们中国从抗美援朝起就没有打过什么大仗。事实上,不管是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还是珍宝岛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其过程都不轻松,特别是1979年爆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打了整整十年,艰难程度堪比抗美援朝。

王发坤是68年入伍的,当兵就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当年听说要征兵,他兴奋地几天都睡不好觉,为了当兵,他不得不推迟结婚的时间。李金花对他的这个决定毫无怨言,两人约定,3年后王发坤回来后,就举办婚礼。

王发坤走后,两人只能通过写信来联系,李金花不识字,每次收到信,她都要跑到村长家里,找自己的发小给她读信。那时的日子过得很清贫,但人们的心里是充满希望的。在入伍的第三年,王发坤得到部队的批准,请了个假期回家结婚。几天后,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回部队去了,王发坤在部队的表现很好,他决定扎根下来,一直干到部队不要他的时候。

王发坤从一名副班长,到后来升到班长、副排长、排长,几年后,他已经是一名副连长,也有了两个孩子。

李金花也习惯了没有丈夫在身边的日子,好在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李金花把这份对丈夫的思念转移到孩子身上,不再那么孤单。

转眼十年过去了,1978年,王发坤回了一次家,带回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即将转业了,到时候部队还会给他在家里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他们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了。

转业之际踏入战场

王发坤还带回来2000块钱,这是他找战友借的。想着把家里的老房子扩建、翻新一下,以后他回来工作了,再慢慢还。

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他的转业申请已经走完流程的时候,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了,王发坤所在的部队就在第一批被征召的名单里。首长还专门就此事找过王发坤,说他转业的事情已经确定了,所以他并不需要像其他战士一样前往前线。

但对王发坤来说,自己当兵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踏上战场,为国效力。如今国家有需要,他又怎么可能在这种时候视而不见。

于是王发坤撕掉了自己的转业证明,毅然决然地奔赴越南。在此之前,他拥有几天的假期回家探亲。李金花跟别的女人不同,她等丈夫回来这一天,已经等了十年,这十年,家里大大小小什么事都全靠她一个人,但是她从来没有怨言,因为她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无奈,很多人忠孝不能两全,事业和家庭并不能兼得。王发坤离家的那个早上,李金花把他送到十几里外的镇上,当时王发坤就发誓,这辈子绝不负她,等他回来,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但这一走,竟是永别!

对越自卫反击战,严格意义上这场战争是在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维持了一个月的时间,我军大获成功。不过这个成功的背后,前线将士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开战仅仅两天的时间,我军的的伤亡数就超过了4000,战况非常惨烈。

王发坤身为13军39师115团二炮连的副连长,在身边的战友纷纷倒下后,甚至亲自操作炮台,炸毁了敌人3个据点,杀敌11人,让越军对王发坤这个炮兵阵地恨之入骨,派了大量敢死队向他们发起冲锋。

越军的炮兵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装备的都是最先进的苏式火炮,射程远,威力巨大,王发坤的连队伤亡惨重,他的小腿也被炮弹的碎片给击中。王发坤没有时间疗伤,继续和敌人博斗。前来救援的士兵赶到他们阵地时,看到王发坤的裤子已经被鲜血湿透了,赶紧给他简单包扎了一下。

他们稍作休整,越军的下一轮进攻又来了,王发坤紧张地指挥部队还击,新兵罗顺良看到连长的伤口又崩开了,上前想要给他重新包扎。正在这时,一枚炮弹呼啸而来,王发坤下意识地把罗顺良往外一推,然后他所在的位置就被炮弹击中了。

罗顺良只受了一些轻伤,而王发坤再也没能站起来,这场战役结束后,他被追授二等功。就在这次攻坚战开始前,王发坤已经有了必死的觉悟,他给妻子留下一封家书,这封家书也成了他的绝笔信。

军人的荣光

王发坤无愧自己身上穿着的军装,他无愧于国家,但是在他的心中,自己对妻子的亏欠太多太多了!十年来,他和李金花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2个月,和两个孩子相处的时间,甚至只有几天,他还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这一生,欠妻子的,是无法偿还了!

2个月后,当王发坤的战友捧着抚恤金以及王发坤的遗物来到他家中时,李金花一句话都没有说,呆站了半天后,浑然倒地,她的天塌了!

战友留下500元抚恤金,另外还有战友们凑出来的300元慰问金。

这几年,李金花已经识得不少字了,她手里拿着王发坤留下的绝笔信,上面写着:“如果我牺牲了,你改嫁吧!以后不要苦着了自己。”

原来一家人的房子

王发坤的遗物很少,只有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和一包红糖,这是他一直舍不得用,准备带回给媳妇的。

王发坤走后,这个家更难了。但令人敬佩的是,部队拿回来的这800元前,李金花一分都没动,全部送回去了。不仅如此,此后的十年里,她省吃俭用,不但独力把两个孩子抚养大,还把这些钱还清了。

村里人,包括李金花的公公婆婆在内,都经常劝她改嫁。李金花每次都沉默不语,从王发坤参军的第一天起,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改嫁,这个家早就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缺一不可。

把钱还清后,她的心中还留着一个难以割舍的牵挂,那就是这么多年来,她连王发坤的墓地在哪都不知道。

后来儿子长大后,就带着李金花去云南找,地方没找到,钱用光了,他们就留在当地打工,直到2007年,王发坤才从一名当年参加过越战的老兵那里打听到,王发坤被葬在了云南屏边县烈士陵园里。

得到消息,李金花一刻都不想耽搁,催促儿子再去信用社贷款,随后他们一家人出发赶往云南。

很少人知道,李金花为了去自己的丈夫,烈士王发坤的墓前,是从信用社借钱去的。时隔20多年了,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老人坐在墓地前,哭得撕心裂肺,她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是苦难的,而且没有倾述的对象。

李金花一股脑把自己几十年积攒的心事全部倾泻出来,她在王发坤的墓地前整整坐了一天一夜。诉完哭,她担心丈夫受委屈,一直在给他烧纸,烧去一年四季的衣服,连守墓的大爷都被她给感动了。

王发坤烈士和李金花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的,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两年后李金花一家搬进了安置房里。后来王发坤烈士所在的军分区和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政府共同出资,给他们家建了一栋两层小楼。她的两个儿子也做起了养殖业,这些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家里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为了纪念王发坤,当地政府还兴建了一座王发坤烈士纪念馆,李金花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物件全部拿了出来,放在纪念馆里,这些物件,在她的心里都是无价之宝,寄托了她对丈夫的无尽思念之情。

如今李金花已经年过70了,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孩子们讲王发坤的故事,每次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时光仿佛倒流,她又回到过去的岁月。就像王发坤好像从来没有从她的身边离开一样,这也许就是老一辈人爱情的模样。

他,守卫国家,她守护自己的家园。王发坤的事迹,就在这平淡的生活中被铭记,他的精神,也在生活中得到传承!

0 阅读:8

平凡人生重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