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它让通天教主深陷困境,道教走向分裂,西方教趁势崛起,昊天上帝则坐收渔翁之利。此前文章提到,封神一事鸿钧道人本十分不情愿,若仅仅是 “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他未必会同意。但女娲娘娘的介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鸿钧道人以身合道,掌控着天道演化。从纣王在女娲宫的经历便能看出端倪。三月十五,纣王前往女娲宫降香,见到女娲娘娘圣像后竟心生轻薄,在粉壁上题诗,其中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之句,尽显亵渎之意。

女娲娘娘回宫见状大怒,径直前往朝歌欲灭纣王,却意外发现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无奈只能无功而返。但随后她祭起 “招妖幡” 聚集群妖,选定三妖托身宫院,惑乱君心。
这一安排疑点重重。既然女娲娘娘认可纣王二十八年气运,为何还要派三妖行事?圣人怎会做这般看似多此一举之事?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二十八年后纣王的气运本存在多种选择,这是鸿钧道人原本的天道运行设置。而女娲娘娘的出手,将多项选择变成了唯一选择,她的介入使鸿钧道人与昊天上帝之间博弈的天平发生倾斜,最终迫使鸿钧道人同意封神。

熟悉封神故事的人都知道,纣王的命运与截教息息相关。若女娲娘娘未曾出手,事情的发展将截然不同。此前纣王一直 “修仁行义,不遑宁处,罔敢倦勤,敬礼诸侯,优恤大臣,忧民劳苦,惜民货财,智服四夷,威加遐迩,雨顺风调,万民乐业,真可轶尧驾舜,乃圣乃神,不是过也” 。照此发展,纣王极有可能继续修身积德,施行仁义,天下归心,商汤国祚必将延绵不绝,而非短短二十八年就走向末路。
倘若如此,西周便难以崛起,即便有异动,也会被强大的商汤轻易镇压。纣王气运不断,截教的气运自然也不会断绝。十二金仙想要渡过一千五百年神仙杀戒,就无法再拿截教弟子当牺牲品。

若他们贸然挑衅,只会在强大的截教势力面前一败涂地。同样,西方教也无机可乘,无法以 “有缘” 为借口大肆抢夺截教人才、壮大自身实力。凭借截教的实力,若西方教敢来犯,灭杀 “西方二圣” 也并非难事。
长此以往,截教弟子修行顺遂,进步迅速,像三霄娘娘等几位准圣级人物有望成为先天圣人,截教将一教独大,彻底改变三界的势力布局。然而,女娲娘娘的决定,让这一切都成了泡影,不仅断送了纣王的机会,也让通天教主错失了改写截教命运的可能,历史终究只能在假设中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