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浙昆年度艺术家朱斌:百变的形象,有趣的灵魂

钱江晚报 2023-08-16 16:16:26

潮新闻客户端李蓉

这次采访和朱斌老师约在了浙江昆剧团三楼的排练厅,生活中的朱斌老师很像位结实有型的健身教练,很难把他是舞台上灵活丑角形象联系起来。

朱斌老师说,你看我现在是这个形象,其实我在戏校的时候有个绰号叫“小女孩”。这顿时让我感到非常好奇,于是访谈就从他如何与昆曲结缘说起。

朱斌生活照

丑角:戏曲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万金油

李蓉:朱斌老师您好,您是如何想到报考96昆剧班的?

朱斌:我那时湖州第二中学,正在读初一。我非常喜欢体育、音乐、舞蹈,每次学校举办文体活动,我都有单独表演的节目。说来也巧,那一年翁国生老师主演的儿童剧《寻太阳》在省内巡演,我们学校也组织我们去观看了,我对这出戏的印象很深刻。没想到不到一周时间,浙昆来招生,翁国生老师就作为面试考官之一,真切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当时觉得太戏剧了。记得那天我们还在上英语课,我们班主任来到班上点了我和几位同学,让我们单独出来一下。然后我们就去参加首轮的面试。当时面试我们的老师有徐延芬、张金魁、翁国生。

李蓉:您还记得他们问了你什么问题?

朱斌:翁国生老师问了我的姓名和年龄,他让我唱首歌,我就唱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他问我能不能再唱高一点,我就唱高了些,他又说再高点再高点,我就不断地把音量拔高,直到唱不上去为止。之后让我朗诵一首诗,我朗诵了后,他也不断让我再高点。张金奎老师让我做表情,他让我把眼睛瞪大、嘴巴抿起来,然后他用手扶着我的眉眼两侧,把我的眉毛往上吊,说这孩子不错。后来我就通过了初试。

李蓉:复试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朱斌:复试要感谢我妈妈对我的支持和指导,可以说,我妈妈是我人生第一个导演。复试中音乐和舞蹈我都不担心,但让我准备一个小品,我犯难了,该准备什么内容呢。我妈妈想起了她曾经看过的一个小品,题材是近亲结婚的三个痴呆儿,她就建议我表演这个小品,并且凭着她的记忆手把手教了我。我后来在面试时就表演了这个小品,当时考官们都捧腹大笑,当时我后来的班主任马佩玲老师也在现场,她对我这个表演印象很深刻。后来我就顺利地通过了复试。

李蓉:可以说您是受您母亲的影响走上了艺术道路的。

朱斌:是的。我的妈妈和爸爸职业都是普通工人,但他俩非常喜欢艺术。我妈妈喜欢琴棋书画,尤其喜欢弹古筝,她还喜欢跳国标舞,比如探戈。我爸爸自学了笛子演奏,他可以为我演唱做伴奏。我从小就热爱文艺,听到迪斯科的音乐就会跟着跳舞,父母发现我有艺术细胞,他们都非常支持我走艺术道路,我很感谢他们。

李蓉:我很想知道,为啥你被称为小女孩?

朱斌:我刚到剧团的时候,个子很瘦小,身高才1米52。我长得很清秀,皮肤也很白,所以大家给我起了一个绰号,叫“小女孩”。因为当时很瘦小,我就怕被别人看不起,于是我非常努力。其实我太深刻地知道自己我也不是天选之人,也没有像我的那些同学一样出生梨园世家,所以那时候我在学校里,我就会比同学更加努力。比如基础训练中的腰腿功,我的腰腿比较硬,一开始被老师安排在第三排。老师是按照大家腰腿的情况分成了四排,第一排是最好的。我就特别用功,每天早上提前20分钟到,先到练功房活动热身拉伸,先把自己腿拉开,等老师来了。我已经都把自己拉开了,其实每天课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我课外还会加倍练习。半年时间,每天都在进步,我也从第三排到第一排。后来老师信任我,让我担任了腿毯功的组长。

李蓉:在分行当的时候,是基于什么原因给您定的丑角行当?

朱斌:戏校的老师会根据大家的情况给大家来分配行当。其实最初是给我分的文武小生行。后来是我们的班主任马佩玲老师想起我在复试表演的小品,她建议我可以学学《芦林》这出戏,并且请王世瑶老师指导我们。听说能得到王老师的指导,当时我们很激动。一大早,我和王静骑自行车从省艺校来到浙江昆剧团。我第一次见到王老师时,他戴着墨镜,表情很严肃。我们都很紧张,后来发现他其实非常和蔼可亲。

学了这出戏后,老师们觉得我很适合丑角。对于我来说,我的性格活泼,非常喜欢在舞台上表演,丑角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人物,体验不同的人生。

李蓉:请您介绍一下您所理解的丑角行当。

朱斌:我认为丑角表演艺术在中国戏曲花园是一株有着独特魅力的奇花,奇就奇在丑角行当以丑为美,兼有小生的儒雅、老生的稳健,似生非生、似丑非丑,丑中有生、生中有丑。比如文丑,除了插科打诨还可以有大段的唱腔,除了演经典的小戏还可以驾驭整本大戏,除了塑造喜剧角色还可以演绎悲喜正剧的人物等。

丑行分两个家门,丑角和付角。这两角色是怎样区分呢?一般来说从外形上讲丑角鼻梁的方块画的较小,只勾在双眼之间,而付角则要勾过眼窝,把白的放大。当然二者之间的区分远不止脸谱上的差异,丑角较多的表现市井人物,个性爽朗、外向火爆,如酒保、孩童、彩旦都属于付角应工,故在动作上要小开门,双肘夹紧、两腿半蹲、活跃、利落,而付丑常扮演具有一定文化的有身份,有权有势的阴险狡诈的人物,师父曾说冷戏比热戏难演,要正确地把握付角的表演分寸是相当不容易的。武丑也可以分为短衫丑和长衫丑。短衫丑,比如酒保之类的人物,长衫丑则是有一定身份的人,比如《芦林》中的姜诗就是长衫丑。

丑角他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如跳进跳出、嬉笑怒骂都有这个人。这个角色在某种程度意义上被称为是一个“万金油”,也就是餐饮里的味精和麻将里的百搭。哈哈,有句古话,“狮子老虎狗、旗锣伞报,不光得会还得精通”,所以在老戏班里,丑角都会些生旦净末的戏。

感恩:我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位恩师

李蓉:下面我们来谈谈您从艺路上老师对您的指导,从第一位王世瑶老师说起。

朱斌:在学校遇见的第一位老师就是我的师父王世瑶老师,那时候他教我的第一出戏就是《芦林》。《芦林》选自中国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我饰演的姜诗手里拿着放大镜、挂着画扇,身穿黑僖子弹头戴方巾,配之付丑动作。一击上场锣,姜诗唱道:“母病求医,问扑求神。”唱到这里,这儒生形象勾勒出来,他处于严母贤妻的矛盾中,痛苦万状,期间又有很多繁重身段和唱段,要正确把握人物此时的心态神貌是不容易的。

李蓉:当时您年纪很小,要演位中年男子去面对复杂的婆媳矛盾,王老师是怎么启发您的呢?

朱斌:我记得王老师教我的时候就说,这出戏对我们当时年纪来说,肯定难度很大,而且他说他也是到四十多岁之后才能真正演出人物的感觉。这句话一直印象很深,记在脑海中当时马佩玲老师给我们定的这出戏作为打基础,是有她的用意,她觉得学会了这出戏,作为丑行的基本的唱念就扎实了。的确,当时和王老师学戏的时候,他让我们先把唱念反复练习,然后教做功和身段,达到形似。至于内心的体会真的是如王老师所说,我现在四十多岁,能够真正体会到在经历人生历练之后对于人物心理的把握。

昆曲《跃鲤记·芦林》,朱斌饰演姜诗

昆曲《跃鲤记·芦林》,朱斌饰演姜诗王静饰演庞氏

朱斌:除了《芦林》之外,王世瑶老师还教过你哪些其他的戏?

李蓉:再说说世瑶师父手把手传授给我的《水浒记》中“借茶”“活捉”两出戏,我饰演张文远。在学演两戏的时候,师父常和我说,这个人物是一个23岁的小青年,长得清秀漂亮,而且还是一个公务员,能言善道、油嘴滑舌,可他内心有关不住的春风,又有点自我陶醉,所以在表演上一定要运用巾生的表演风格,并且建议我去观察。我那时候在学演此戏时就想找一个人物做参照,发现台湾明星中有位就是张文远的原版,那就是费玉清,哈哈。费玉清在主持综艺节目时候,那种油嘴滑舌的表情和边说边模仿嘉宾的动作给了我一定的启发。那时候为了精准的刻画好这个人物,我几乎把费玉清这个明星了解了个透。王世瑶老师抓我和田漾抓得很紧,每年暑假都会给我们布置任务,让我们好好练习。

昆曲《水浒记》朱斌饰演张文远

李蓉:除了张文远,我记得您演过武大郎这个角色,一个是油滑轻浮,一个憨厚老实,您是如何实现角色之间的切换呢?

朱斌:这就要引出我人生当中第二位丑角老师,那就是盛字辈的陶波老师。陶波老师教我的第一出丑角戏就是《义侠记·游街》,我饰演武大郎这个角色。这出戏属于五毒戏的一出,我先简单说一下五毒戏,如《孽海记·下山》中的小和尚本无,小和尚本无向往世俗生活,不受似清规逃离佛门,小和尚在逃下山的出场,手撑佛珠,侧身跨腿,半蹲动作,形象一只蛤蟆;《雁翎甲·盗甲》中的时迁被称为鼓上蚤,飞檐走壁身轻如燕,无声无息加上翻墙,爬高台,高难度的程式技巧形似壁虎;《问探》,称能行探子,疾走如飞,舞动令旗,运用甩,抛,接的技巧动作,形状似蜈蚣;《金锁记·羊肚》,张母是一个彩旦角色,张母误食羊肚汤之后,用各种生动逼真的挣扎翻滚、双肘撑地、脚尖僵直、吐舌拱背匍匐等等类蛇的动作,形似蛇形;一般来说,在五毒戏中,能学会一样就非常不容易了,张铭荣老师能够演五毒,确实难能可贵。下面我来说说我扮演的武大郎这个人物,为表现“三寸丁、枯树皮”这个形象,需要全程蹲做矮子功,胸前又要穿一个大肚胖袄,神态酷似蜘蛛。当时陶波老师就让我练习矮子功。

李蓉:陶波老师是怎么教您的呢?练习矮子功需要哪些技巧呢?

朱斌:矮子功需要腿部有爆发力,下半身要能飘起来。我刚练习的时候,陶波老师让我先练习蹲,一蹲就是半小时,开始是两个腿轮换架着蹲,然后是一条腿一直蹲着。我蹲着的时候,他就给我在旁边讲戏。我后来练习蹲着练到走火入魔,在宿舍看剧本蹲、在卫生间蹲、在走廊蹲……蹲到一定程度之后,陶老师让我练习边蹲边走,一次就要走二十圈,然后两条腿交替走,再练。练矮子步,我把自己的脚练成了恐龙脚,所以我夏天从来不穿凉鞋。

除了这两个人物,我今年还在传承西门庆这个角色,这个我后面再做介绍。

昆曲《义侠记·游街》,朱斌饰演武大郎

李蓉:陶波老师还教了您哪些戏?有没有很难演的角色?

朱斌:再比如2007年的《精忠记·疯僧扫秦》这出戏,我饰演的是灵隐寺的疯僧。疯僧是地藏王菩萨化身,这出戏里面用了北曲的唱段,其中《粉蝶儿》《迎仙客》这两支曲子很经典。疯僧这个角色,似癫非癫、似骂非骂、似笑非笑,我很喜欢这出戏。这出戏还有个难点,那就是现场要写毛笔字。因为剧情中疯僧在骂秦桧,边骂边题写了一首藏头诗,藏头诗:“遗男为人间,臭名天地间。万民泣枉泪,年年哭皇天。”我那时和陶老师一边练功一边练字,练一小时功,写一小时毛笔字,交替着来。毛笔字练得是狂草体,以抒发人内心的愤怒的情绪。为了更好的理解角色,我来到灵隐寺和岳王庙去感受历史情境,去体会人物内心。

李蓉:在体现矮子功的角色里面,您扮演的王英也非常出彩。王英是会武功的,我记得您有个后空翻很潇洒。

朱斌:那是后提功,这也是丑角常用的,这个技巧是为了更精准刻画也是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技巧一定为人物服务。后提功应该说是丑角必修的一门功夫,好多丑角角色都会用到。

李蓉:浙江昆剧团的《十五贯》可谓是剧团的经典剧目,在当年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您在这里扮演的是重要角色娄阿鼠,请谈谈对这个角色的理解。

朱斌:对于昆曲丑行来说,娄阿鼠这个角色是必须要学演的一个角色。《十五贯》是浙昆的代表剧目,在2013年我团重新复排全本《十五贯》时,我有幸担任了娄阿鼠这个角色,当时和师父一起合演。那时候师父又对我娄阿鼠这个角色在重新进行了回炉和手把手的加工提高,他那时候时刻提醒我,要演好这个人物,一定要把丑角和付角两种表演方式结合起来。丑靠外形的表演,小动作较多;付靠内心比较多。《杀尤》一出运用丑角的摸爬滚翻的一些小开门动作,小开门指的是所有的动作都是夹着表演的,幅度不能大;《测字》一出就要用付丑的东西,用冷面的一种表演方式,把杀人的动机埋在心里,但是又时不时的露出几句。之后我反复地去练习去悟这个人物,也经常在各大网站看各位前辈们扮演的娄阿鼠,多多学习、博采众长、提升自己。

昆曲《十五贯》,朱斌饰演娄阿鼠

李蓉:您感觉比较难演的地方在哪里?

朱斌:我感觉心里想法很难演,比如《测字》一折,就要用到抖,娄阿鼠内心慌张的时候,他的左脸在抽搐,把他内心的紧张又强作镇定表现出来。再比如《杀尤》中他去偷盗时的心理,他是真得穷凶极恶去谋财害命,而不能演成梁山好汉的打家劫舍。所以要通过眼神、动作把人物的阴暗面展现出来。

李蓉:我记得您曾经荣获过浙江省中青演员、演奏员大赛金奖,这对于丑行来说,非常不容易,请您谈谈当时的情况?

朱斌:2009年恩师世瑶老师为我骄傲了一把,他兴高采烈地说终于为我们浙昆丑角扬眉吐气了。那年师父传授了我一出《红梨记·醉皂》。《醉皂》也是一出昆曲有名的付丑戏,这出戏运用了丑角的四功五法,精准的把这个喝醉酒的衙役陆凤宣表演的入木三分。2009年《醉皂》刚传承好,我就参加了浙江省中青演员、演奏员大赛,我那天发挥特别好,深得了评委们的喜爱和关注,拿了金奖。师父那时候开心极了,我下台的第一句话就是和师父说“师父我没给您丢脸”,王老师很为我高兴。之后这句话就频繁出现在我朋友圈,我每次要演出时候,都会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李蓉:在学演过程中有什么趣事吗?

朱斌:这当中最主要的就是醉步,所谓“壶中别有洞天·醉中自有真趣”,在昆剧世界里五个行当各有各的醉活儿,生有《太白醉写》、旦有《贵妃醉酒》、净有《醉打山门》,末有《酒楼》,丑有《醉皂》。为了练好醉步,有次在周庄演出前,我喝了点黄酒去找微醺感觉。还有一次,我在高铁的车厢过道上不由自主地走了起来,当时列车员以为我喝醉了,要扶我休息。我喜欢把自己沉浸在剧中,我现在住的远,每次在开车来剧团的时候要一个小时,我就在车里听昆曲光碟,自己跟着唱。

昆曲《红梨记·醉皂》,朱斌饰演陆凤萱

李蓉:除了丑行,您还学习了彩旦这个行当,请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行当的特点

朱斌:丑角应行的还有个行当叫彩旦,一般演绎那种滑稽奸刁的女性人物,彩旦表演的尺寸很难把握,既不能太温,也不能太火。

李蓉:下面来说说您演过的彩旦行当的戏,比如《风筝误》中的詹爱娟,这个角色非常有喜剧色彩,请谈谈这出戏的拍戏过程吗?

朱斌:我要引出我人生第三个贵人也是我的恩师,那就是世字辈的老师王世菊老师了。2018年我团复排了《风筝误》全本,我也有幸担任了《风筝误》里贯穿全剧的有趣人物,那就是詹爱娟。王世菊老师是这出戏的复排总导演,那时候她凭借詹爱娟这个人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演红了大江南北,那个年代的人在生活中都称她为爱娟,哈哈哈。王老师为了让我更加的刻画好人物,对我进行了私下一对一的辅导加工。因为在剧中这一角色难度是最大的,而我又是男生,王老师就手把手地给我设计,纠正动作。比如出场时,王老师就让我高高地抬起下巴,昆剧人物动作不仅要美,还要表达内心抬下巴,不但增加了彩的部分,还能体现詹爱娟作为大家闺秀的傲骄感。这个角色我运用了闺门旦,丑角、彩旦三个行当来回切换,使得人物丰满,丑中见美,努力把一个爱美又恨嫁心切的姑娘刻画地形神兼备。王世菊老师的表演很有她个人的风格,她不是以行当为限制,而是从人物性格出发去演。比如说这个兰花指的角度,兰花指指到哪个位置合适都有讲究,高了低了都不行。那段时间她经常留我在她家吃晚饭,边吃饭的时候还边说戏。

昆曲《风筝误》,朱斌饰演詹爱娟

李蓉:再说说石道姑这个人物吧。

朱斌:石道姑是《牡丹亭》中的角色。石道姑这个人物是封建礼教的反抗者,算是一位不忘人间烟火的好道姑。石道姑是一个被自然剥夺人欲的艺术形象,即使是一个自己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可怜的受害者,但她却拿出全部热情与希望去极力地促成别人欲望的实现,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美好动人的一面,所以我在刻画这个人物时候,拿捏人物尺寸要把握不能太温,也不能太火。

昆曲《牡丹亭》,朱斌饰演石道姑

李蓉:我记得你在根据法国作家雨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改编的《钟楼记》中扮演了一位女乞丐,这个应该也属于彩旦角色,这个人物很有趣。请谈谈您的扮演体会。

朱斌:将西方经典小说搬到昆曲舞台,在表演上会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我当时认真地看了《巴黎圣母院》原著。我在其中扮演一个女乞丐,我注重和现代进行结合。反正丑角嘛,可以百无禁忌的,可以用一些地方的方言来来刻画人物。所以我在扮演女乞丐的时候就用了上海话,用了比较现代的一些流行词汇,像“弄一出子不啦,弄一房子不啦,弄钞票有不啦”,我就这样引发了对口,在和台下观众的互动中,现场效果特别好。所以我觉得丑角这门行当非常灵活,可以在台上与与观众们进行互动,我觉得她是一个百无禁忌的,一个喜乐的、一个可爱的、一个可乐的形象。

昆曲《钟楼记》,朱斌饰演女乞丐

李蓉:这里面丑角人物和台下观众的互动是不是每一场都会不一样。

朱斌:的确是。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功课,首先我们要了解今晚来观看演出的观众是哪里人。比如我们去温州演出,我就要用温州话,去港台演出,我就学港台地区的话,这样和台下观众互动才会引起他们的呼应。还有一次我们去英国演出《牡丹亭》,我扮演老院公,其中有一句台词是“不要紧,不要紧”,我就用英语说“noproblem”,结果台下观众给我热烈鼓掌。对于丑角来说这确实需要灵活应变,多学多思。

李蓉:今年您主要传承的戏是?

朱斌:就要引出我人生当中第四位恩师,那就是刘异龙老师,他非常地看好和喜爱我,甚至到了偏爱的程度。他在耄耋之年还手把手亲传我丑角戏,今年他就传授了我一出《挑帘·裁衣》,我学演了西门庆这个角色。西门庆这个角色都由我们丑角演出,那应归功于付丑行当,可以说凡是学演丑角的,都很想出演西门庆这个角色,因为在舞台帅气,那我不例外。刘老师时常和我说,要扮演好这个人物,不能单一像小花脸这么演。西门庆这个角色,跟张文远截然不同。西门庆是个有钱人,而张文远个穷小子,他喜欢女色,是靠自己不烂之舌去讨女人欢心,所以在泡妞过程中,都是投其所好,张文远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而西门庆呢,他是首富,财大气粗。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位高富帅,而且又有一身本事。以前老底子有句话叫“穷学文、富学武”,学习武戏还得要补充营养,还得吃好的,要有个好的身体,才能练习武艺。所以西门庆全占齐了,又有钱、又有事业、又有个好身体、又会武功,在那个时代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要演出这个人物性格,就必须演出霸道和霸气,那就不能用小花脸来表演当时就要运用武生来表演方式。可是西门庆又这么风流倜傥,又这么讨女人欢心,和一般武生截然不同,那我们就要用巾生的行当的表演融入到心里头,所以这个人物,我们就要运用三个行当结合,即要演出武生霸气财大气粗的感觉、又要演出那种风流倜傥的感觉、最后运用我们丑角的插科打诨,这样人物扮演起来能不香吗?刘老师身体一直不太好,他当时是在他家的电梯间过道上,摆放了一桌二椅,给我示范,手把手教我,让我非常感动。

李蓉:听您介绍,丑行的角色无论是在年龄、性别、身份、职业上,都跨越非常大。

朱斌:是的,丑角嘛,帝王将相、贩夫走卒、男女老少幼都会扮演。比如昆曲丑行里面还要扮演一些老丑。老丑嘛,他指的是扮演滑稽又幽默的小市井老头儿,像《玉簪记·秋江》里的老艄翁啊、《蝴蝶梦》里面的老蝴蝶,还有吃火鸡的老苍头、土地公公等,这些都是要用以我们丑角要去扮演的一些角色。我觉得老丑首先在形体上要用哈腰驼背,或者蹲腿的这种方式去演绎。另外声音的塑造也很重要,丑角的嗓音要模仿老者的嗓音就要用那种啊,喉咙里就要略带嘶哑苍老的那种感觉啊,如“佬佬七十多岁”,“哎,相公啊。”当然有时候我们又扮演小孩子,要用小孩子尖细的嗓音来表现,再比如扮演女性角色,又要用假嗓子来唱。

昆曲《玉簪记》,朱斌饰演老艄公

昆曲《狮吼记》,朱斌饰演老苍头

百变:不断挑战自我的新突破

李蓉: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近期排演的新戏吗?

朱斌:我们正在排演昆曲《奈何天》。昆曲《奈何天》是浙昆六十年前的看家戏,早在昆苏剧团的时候,传字辈老先生就是靠这出戏在杭嘉湖一带巡演,养家糊口,养活整个剧团的。王传淞、周传瑛、朱传茗、张传芳、华传浩等“传字辈”都参演过此戏。程伟兵老师说“这个戏在当时真的很火,只要剧团揭不开锅时,大家就演这个戏,就立刻有饭吃了。”在2013年,王世瑶老师亲自担任编剧导演复排过此戏,由我担任剧中男一号丑角——阙里侯。王世瑶告诉我,他之所以有个《奈何天》情结,是因为当时他父亲在南浔演《奈何天》时,他的奶奶就在那一刻死在舞台旁。这出戏是昆曲唯一丑角单扛的一出主演大戏,和《风筝误》一样,也是李渔的佳作。当时师父从病床上掏出一本《奈何天》剧本给我时,我就暗自下决定一定要排好这个戏。今年这出戏也得到团部领导的支持,在下半年会复排,我会尽心尽力地传承恩师遗愿去演绎这个角色。

昆曲《奈何天》,朱斌饰演阙里侯

李蓉:这出戏确实在现在舞台上很少看到,非常期待这次复排演出,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角色。

朱斌:阙里侯是外表丑陋、内心善良的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物。这出戏运用了付丑、巾生和大官生三个行当来回切换,对于丑角演员是一种挑战。比如其中梦境一场戏,我在井边哭诉自己的苦闷,一个善良的人,始终得不到爱情,最后感动上苍,把人物由丑变美,最后变成了一位俊美的公子是个大团圆结局。丑是我的本行,平时扮演付丑的时候,我也学了一些巾生的戏,包括唱腔。这里面比较难的是大官生,我想以蔡正仁老师的唱腔作为人物基调,去学习他的唱腔特点。所以这出戏很有挑战性。

李蓉:变脸这个形式在舞台上怎么换妆展现?

朱斌:王世瑶老师借鉴了川剧的变脸,这次新编我们还会综合设计到底怎么来展现比较自然。

李蓉:说到昆曲与当下如何结合,据说您创立了丑中美奶茶品牌?

朱斌:丑中美是我开的奶茶店。奶茶是年轻人喜欢喝的饮品。我用昆曲的曲牌名设计到奶茶杯子上,比如《粉蝶儿》等等,让年轻人去了解昆曲。奶茶品牌用的是卡通形象,是设计师按照我的剧照设计的,我们还做过文创的布娃娃。丑中美品牌以艺术为灵魂,以有戏为品牌传递方式,将昆曲艺术与餐饮服务巧妙结合,融传统与时尚为一体,通过曲线传播的方式,让你我浸润于昆曲文化中,源源不断的传递正能量,始终是丑中美的品牌态度。

李蓉:谈谈在当下时代该如何做好昆曲的传承与坚守?

朱斌:我也很感恩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发展很快,许多职业都在迭代。而唯独戏曲不同,戏曲是感情的投注和观众的面对面实质的互动关系,观众的认可和掌声才是我们戏曲演员努力坚持的根本。我非常感恩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个恩师,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的人生贵人,通过他们的谆谆教诲,我从一个青涩无知少年成长为今天活跃在昆曲舞台的小斌斌,我也深知我自己在本质上的热爱这个昆曲事业,才会有现在的坚持。我们“万”字辈当时33人,至今现在有23人退出了这个行业,都是各个行当的好苗子,也真得很可惜,所以我也更深刻了解传承的重要和肩负的使命。

李蓉:您现在在教代字辈演员,您有什么心得吗?

朱斌:我的体会是教学相长。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在教他们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李蓉:除了昆曲之外,您的业余爱好是?

朱斌:我非常喜欢健身,每天都会去健身房跑步,我还喜欢游泳,锻炼肺活量。我觉得作为演员要有个好的身体很重要。

李蓉:听说您还当过外卖小哥?

朱斌:对,我喜欢体验生活。我在奶茶店当过店员,我在餐饮店端过盘子,这就戏里面的演的酒保一样,要和形形色色的顾客打交道,我就有机会观察到大千世不同的人。当外卖小哥也是,我每天都接触不同的人,他们的言谈举止和表情,这样会让我更好地去思考剧中的人物。

李蓉:请对您从艺生涯的表演心得做一总结。

朱斌:从艺二十八年来,我觉得想成为一个好演员,要做到“收放自如,拿捏好分寸”。一是就要善于在生活中摄取营养,在大千世界里捕捉人物形象,不但要在表演上善于深刻揭示人物丰富思想内涵;二是继承各位前辈泰斗老师的唱念表演上潜心钻研,博采众长,突破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三是一个演员要演出好角色,平时在表演时,在运用四功五法的程式的同时,还要打破行当观念从人物出发,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准确的去表现人物。我时刻牢记恩师们对我的教诲,他们常说,学戏重在人品休养,有好的艺术还要好的品德好只有德艺俱佳,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

[作者名片]

李蓉,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艺术家简介]

朱斌,国家二级演员。2000年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96昆剧班”,同年进入剧团工作,是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万”字辈演员。工副、丑,拜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王世瑶为师,得益于昆曲表演艺术家陶波、王世菊、汤建华,后又深得昆曲丑角艺术大家刘异龙喜爱,于耄耋之年亲授丑角戏。

朱斌嗓音清脆,表演诙谐风趣真切且富有张力。他基本功扎实,尤其矮子功见长,还擅演彩旦,男扮女装、妙趣盎然。代表剧目有《下山》《活捉》《借茶》《芦林》《游街》《扫秦》《借靴》《前亲》《照镜》《醉皂》《十五贯》《奈何天》《风筝误》等。

曾获2002年浙江省青年演(奏)员大赛银奖,2009年荣获浙江昆剧演员、演奏员大赛“表演金奖”,2013浙江省青年演员新松计划荣获“铜奖”,2017年浙江省青年演员新松计划铜奖。曾多次出访、香港、台湾、澳门、法国、英国、瑞典、韩国等地演出,颇受前辈老师与戏迷观众得喜爱。

0 阅读:7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