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中国传统算术书散失情况 唐代形成所谓“十部算经”并作为国子监算学馆教材(《新唐书

中国传统算术书散失情况 唐代形成所谓“十部算经”并作为国子监算学馆教材(《新唐书·百官志》),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基础的奠定。 然而《九章算术》等十部算经北宋元丰七年(1084)初次合刊时已有《缀术》一种亡佚,当时以《数术记遗》代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北宋以来,其术罕传。自沈括《梦溪笔谈》以外,士大夫少留意者,书遂几“于散佚。洎南宋庆元中,鲍澣之始得其本于杨忠辅家,因传写以入秘阁”[《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第902页],说法不尽准确。南宋初期就有学习过算术的一位名叫荣启的人研习过《九章算术》,此后天文历算家杨荣辅保存有古本。嘉定六年鲍澣之所以能于汀州翻刻,也是因为他在几年间就找到了绝大部分元丰旧版。(李迪《中国数学通史(宋元卷)》) 南宋末年的杨辉,因为获得了鲍刻十部算经,对《九章算术》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李迪《中国数学通史(宋元卷)》) 应该说,《九章算术》等算经在两宋及元时还是得到了有效传承的,这显然与宋元数学有较大发展并臻至中国古代数学高峰有关。元末以后至整个明代,数学明显衰落,(郭世荣《明代数学与天文学知识的失传问题》,见《法国汉学》第六辑,中华书局,2002年) 《九章算术》等书终至不显,南宋刻本已不多见(毛氏汲古阁尝有影抄)。至清代修《四库全书》,方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七种,“并据毛氏抄本及明刻本编入另外三种。乾隆三十八年孔继涵据此刻入《微波榭丛书》,题《算经十书》。[杜石然《数学·历史·社会》] 还有元朝朱世杰的《算学启蒙》的原始版本,今已失传。现存版本中最早的是日本筑波大学所藏15世纪朝鲜李世宗时期的铜活字本。清顺治十七年通政议大夫守全南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查使全州府尹金始振重刊《算学启蒙》。道光十九年,数学家罗士琳从京城琉璃厂书肆购得朝鲜金始振重刊本,在扬州刊行。 这些数学书的失传,是明朝传统数学衰弱的表现。假如没有明末清初西学传入背景下历算学的发展和朴学的兴起,不仅宋元数学著作如秦九韶《数术大略》等不会受到重视(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题《数学九章》),《九章算术》等古代算经也不可能得到重建。清初学者在西学影响刺激下对古代算学及《算经十书》的复原,功劳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