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5月,山东宣布近30年的黄河刀鱼重现黄河口,让大家看到了长期保护刀鱼的成果。
刀鱼这种鱼类相信对于江河沿岸的人都不陌生,甚至在数十年前在餐桌上就很容易见到。
那时候的刀鱼,成群结队,也被渔民大量捕捞,水产市场非常便宜,简直是普通不过的家常菜。
从百姓餐桌司空见惯,再到江河湖海都难得一见,短短几十年,刀鱼面临着差点灭绝的风险。
人们的口腹之欲被满足了,但是代价却是差点让刀鱼这个种群灭亡,它有那么好吃吗?为什么不跟别的鱼类一样进行人工养殖?
«——【·渐行渐远的刀鱼·】——»
刀鱼,又称刀鲚,是洄游性鱼类,常栖息在沿海、河口、每年春天刀鱼会游到江河中产卵,孵出的小鱼会顺流而下,在咸淡水中生活一段时间,来年会再游到海里生长壮大。
我国此前常见的刀鱼有三种,黄河刀鱼、长江刀鱼和钱塘江刀鱼,三种刀鱼生长地不同,却有着类似的命运,都被大量捕食导致种群减少。
几十年前,渔民的渔网中常常能捕捞到大量的刀鱼,街边的小吃店也以各种方式烹制着这种鲜美的鱼类,价格更是亲民到几毛钱就能买到一斤。
刀鱼的鲜美口味,被很多人喜爱,吃刀鱼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到,几十年后,这种曾经唾手可得的美味,会变成一种难得一见的珍稀物种呢?
就拿长江刀鱼来说,进入80年代,长江刀鱼的产量开始急剧下降,曾经热闹的渔汛逐渐冷清下来。
到了90年代,就连曾经享有“刀鱼之乡”美誉的镇江,也迎来了刀鱼渔汛的终结,昔日的繁华景象一去不复返。
曾经“随处可见”的刀鱼,在短短几十年间,仿佛人间蒸发一般,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整整三十年。
刀鱼数量锐减的背后,过度捕捞是最直接的“元凶”。随着科技的发展,渔民们不断改进捕捞技术,使用更加高效的新型渔具,捕捞的强度和规模也越来越大。
加上刀鱼的味道鲜美,被各种大小饭馆和家庭追捧,市场的需求大,就有越来越多刀鱼被捕捞。
也正是因为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刀鱼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捕捞刀鱼从变少到变没,导致刀鱼走到了濒危的边缘。
虽然一些专家早在70年代末就发出了警告,呼吁控制捕捞量,保护刀鱼资源,但这种呼声太微弱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终酿成了刀鱼资源枯竭的悲剧。
除了过度捕捞,栖息地的破坏也对刀鱼的生存造成了致命打击。大型水库的建设,改变了江河的自然流态,阻断了刀鱼洄游产卵的通道。
同时,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严重污染了刀鱼的产卵场所,使得鱼卵难以孵化,幼鱼难以存活。
老渔民回忆,曾经刀鱼幼鱼的数量是成鱼的2-3倍,每年约有1万吨,足见当时刀鱼资源之丰富。后来,幼鱼不到长大就被捕捞上岸,成了盘子里的珍馐。
随着野生刀鱼数量的减少,它的价格也一路飙升,从平价鱼类逐渐越来越贵,甚至大的野生刀鱼还被人拿到拍卖会上高价竞拍。
野生刀鱼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除了它的稀缺性,还与其优良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密不可分。
刀鱼富含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良好,易于人体吸收,能够为肌肉提供所的营养。对于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来说,刀鱼是一种理想的蛋白质补充来源。
所以,老人小孩,各种年龄层次、各种职业的人对刀鱼都尤为喜欢。
这样说起来,有市场的品种早该有人开始搞起养殖才是,但是刀鱼不同,它的养殖并非易事。
«——【·苛刻的刀鱼·】——»
这种性情凶猛的鱼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高,需要精确控制光照、水温、水流等多种条件才能成功繁殖。
目前,人工养殖刀鱼的技术难题尚未完全攻克,产量也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再加上它高昂的养殖成本,在市场上还是属于供不应求。
与长江刀鱼的命运相似,黄河刀鱼也曾经历了近30年的消失。由于黄河水质污染和周边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这种曾经在黄河口繁盛的鱼类几乎销声匿迹,成为了一种急剧衰退的珍稀物种。
黄河刀鱼也口味极佳,它的脂肪丰富,肉质细嫩、味鲜刺软,不管怎么做都好吃。
街边的店铺里,油炸刀鱼、锅烙刀鱼酥香鲜嫩;小葱鲜韭炒刀鱼等菜受到人们的欢迎。
虽然黄河刀鱼味道好、营养佳,但它性格也很“烈”,在水中能够像梭子在布匹上一样自在穿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直接死亡。
正因如此,被渔民捕捞上来的刀鱼都要浸在水里,否则活不了多久。
黄河刀鱼和其它黄河物种的资源减少,人们开始重视生态,于是对黄河里的生命展开了拯救行动。
近年来,山东省及周边地区持续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还设置了禁渔期,在长期保护下,黄河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黄河入海断面总氮浓度持续低于入境总氮浓度,这标志着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向好。
这一发现,就是对多年来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最好肯定,生态环境好起来了,黄河刀鱼在内的物种就有挽回的希望。
在今年,黄河刀鱼终于重现黄河口,黄河生态的提升让刀鱼继续繁衍,不至于真正灭绝。
«——【·结语·】——»
黄河刀鱼的绝处逢生,也给其它物种带来希望,人们只要是不再痛下杀手而是大力保护,各个物种种群都将迎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