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与白宫近期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罕见"同步施压",正将这位战时领导人的政治命运推向风口浪尖。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视察新型核潜艇时明确表态,称俄军行动将持续至"完全胜利",并强调拒绝与"乌克兰纳粹政权"对话。
美前总统特朗普则在公开场合多次质疑泽连斯基合法性,甚至直言其是"和平最大障碍"。两大国领导人异口同声的强硬立场,令基辅政权面临空前国际压力。
普京7月视察北德文斯克造船厂期间,首次将"政权更迭"纳入战略目标。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后续补充称,莫斯科已掌握乌政府"系统性纳粹化证据",任何谈判必须建立在"政权合法性审查"前提下。
分析认为,俄方试图通过否定泽连斯基政权的正当性,瓦解乌克兰抵抗意志,同时为可能的代理人政权铺路。值得关注的是,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近期提议建立"新基辅政权名单",透露出对乌政坛替代者的深度布局。
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竞选集会上,以"演员总统""战争贩子"等激烈措辞抨击现任乌领导人,并承诺若胜选将"48小时内终结战争"。其核心幕僚米勒更透露,共和党团队已着手研究乌克兰政权过渡方案。尽管拜登政府仍维持现有军援政策,但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2024财年对乌援助预算较去年缩减37%,折射出美国战略重心转移。
德国总理朔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7月相继访问基辅,承诺提供价值28亿欧元的防空系统升级计划。欧盟理事会紧急批准动用俄罗斯冻结资产收益,计划年内向乌输送170亿欧元。
北约维尔纽斯峰会期间,31个成员国签署《乌克兰防卫宪章》,确立长期军备支持框架。这些举措虽无法扭转实力差距,却为基辅政权争取到喘息空间。
尽管泽连斯基在国内仍维持74%的支持率,但政治暗涌已然显现。前总统波罗申科近期频繁会晤地方政要,其政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斩获23%席位。
军方内部关于战略分歧的讨论逐渐公开化,总司令扎卢日内被曝与总统办公室就反攻节奏存在矛盾。宪法学者指出,若西方援助持续衰减,乌现行战时紧急状态法可能被迫调整,或将触发提前选举机制。
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泽连斯基政权正遭遇执政以来最严峻挑战。俄美两个大国的地缘博弈、欧洲支持力度变化与乌克兰内部政治生态的相互作用,将共同决定这场危机的最终走向。随着战争进入第三年,基辅当局如何在维护国家主权与平衡大国关系间寻找出路,成为考验政治智慧的终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