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印度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肢体动作与习惯类似狗的人,这些人就是印度的“狗人族”! 他们走路时,与宠物狗无异,甚至还学小狗缓缓撅起臀部,摇来摇去,做摇臀乞怜的样子。 他们可不是在玩行为艺术,而是从小就被当做狗进行训练的一批人。 在印度,身份最高的高种姓人是“婆罗门”,而身为“狗人”的那些印度人,基本都是姓氏为“首陀罗”的低种姓人。 高种姓人,有时甚至有处死低种姓人的权力。 在印度,只有高种姓人,才有资格“饲养”狗人,普通人根本养不起。 其实,高种姓人平时与“狗人”待在一起的时间,也有限,他们养“狗人”,并非对其有多喜欢,而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同时,“狗人”也能跑腿、做家务、哄主人高兴。 “狗人”基本都是从小培养的,因为那个时候的人,还没有自决意识,通过殴打、折磨这些手段,很容易将他们的反抗意识压制住,长此以往,作为人的自尊,就会慢慢消失,并渐渐习惯这种非打即骂的待遇,接受以“狗人”的身份去生存。 并最终完全丧失反抗的欲望。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让人闻之后背生凉的是,一些认命的“狗人”,还会对将被培训成狗人的小孩,传授做狗人的心得,教他们如何在成为合格狗人的旅途中,少走弯路。 一些社会学家曾试图帮助一些狗人,回归正常生活。 可是一旦让这些习惯四肢着地的狗人,用双脚行走,他们就会像蹒跚学步的婴儿一样,频繁摔倒。 他们的脑部发育,因为从小养成的行走习惯,已经发生不可逆的平衡能力倒退的问题。 狗人的生活习惯,已经严重违背人的生理规律,导致他们的寿命普遍偏短。 如果不采用手术介入的办法,不长期服药的话,再多的训练和心理辅导,也帮不了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如今,这种由于种姓差距,产生的畸形样态,在印度已经少多了,但是想要彻底将其消除,乃至消弭不同种姓之间的身份地位差距,还任重道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