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旧衣服的那些年

晓丝看你好 2024-12-07 03:37:08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则趣闻,不由回忆起四十多年前的如烟往事。

我是最年轻的六零后,儿提时代在陇东的小镇上度过,从我开始记事到1983年,人们普遍都穿的是旧衣服,那时候的流行语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常常是老大穿了老二接着穿,直到破烂不堪才裁剪后做成鞋垫继续用。

70年代只有过年才能缝新衣裤,母亲拿着布票和钱到供销社买好布料,带着我们去裁缝铺量体裁衣,大约三天以后才能欢天喜地的穿上新衣裳,现在想起来那是真正的“私人订制”呀!

赶集走在大街上,大部分人穿的衣服都有补丁,农民常年在生产队干体力活,上衣的肩膀头破了,衣袖破了,前襟破了,都用颜色相近的补丁补起来。裤子臀部破了,膝盖破了,也照样补起来继续穿,人们常说,笑破不笑补。经常穿打补丁衣服,但我心里没有自卑和难为情的感觉。因为在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穿补丁衣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尤其到了冬天,我们还会跟没穿补丁衣服的孩子开玩笑说“打了补丁的衣服就是厚实暖和”,补丁衣服伴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直至上了中学。

1983年我上初中二年级,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物资逐渐丰富,商品市场活跃,布票制度逐渐松动,最终在当年正式取消。布票的取消标志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反映了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0 阅读:0
晓丝看你好

晓丝看你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