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时年88岁的季羡林,终于踏上台北的土地,飞机落地后,他第一件想去做的事情,让随行人员始料未及! 原来,季老先生最想去的地方,竟然是胡适的墓园! 如愿来到这个庄重肃穆的所在,万千滋味瞬间涌上季羡林的脑海。 时移事往,再回眸,季羡林已经白发苍苍,容颜沟壑深沉,但是他与胡适的那份师生情谊,却如同苍松翠柏般长青,从未稍改。 彼时,季羡林还对着恩师的墓碑,深深鞠下一躬,并生出喟叹:“适之先生那有魅力的温暖笑容,突然显现在眼前。50年依稀缩为一刹那,历史仿佛没有移动!” 国学大师的只言片语,轻而易举地让网友们领略到这份情感的深挚,并形成共鸣,由衷感慨: 哪怕半个世纪没有见面,再见已然阴阳殊途,但伟大的情感,则永远栖居在时光深处,将回忆滋养成不朽的生命片段。 其实,对胡适心生尊敬之心的,又何止季羡林一个人呢? 与胡适交往过的亲朋至交,对他的评价,基本都是“这辈子对涉及到原则的大事,判断从没出过错”。 胡适对于任何事,都争取做到“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而身为胡适学生的季羡林,也用尽一生的时间,践行恩师的谆谆教诲。 在小节方面,胡适同样有着做人标准,梁实秋就说过:“胡适不说人是非,也不喜欢听人说是非。他认为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但假如人有一善,他则津津乐道,真是口角春风。” 胡适去世,家人为其操办丧仪,十几万人自发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妻子江冬秀泪流满面地对儿子祖望说:“做人做到你爸这样,值了!” 就凭胡适能让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都鞠躬缅怀来看,就足以说明他的不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