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的话题总是很容易成为舆论热点。最近#16岁读博士神童张炘炀现状#的新闻引发关注。
据九派新闻报道,已经28岁的张炘炀对自己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尽管还要父母定期给他打钱。他说,“无业一身轻,我不工作一辈子都可以。不止可以靠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家产到现在不一定还剩多少,但是至少我们家是辉煌过的。”“真的需要什么的话给我爸打个电话就好了,他们还欠着我一套北京的房子,到现在也该值一千多万了。”
此前,张炘炀曾因10岁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而备受媒体关注,之后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中国最年轻的博士”,后因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而受到舆论批评。
神童、炒作、虚荣……曾经围绕在张炘炀身上的标签和话题有很多,如今他的“坦言”再度引发争议。
神童,在中国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面对古往今来,历史书写中频繁出现的种种神童遭际,早慧不寿与泯然从众或许是最令人咨嗟长叹的两种神童迷局。如今,曾经的神童张炘炀一番“毁三观”的言论,更加令人唏嘘。
回溯张炘炀成为神童的教育细节,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张炘炀的父亲张会祥曾经出过一本书叫《神奇的学习》,专门介绍自己培养张炘炀的经验。其中就有一个教育理念叫作先盖楼,然后再装修,先把进度赶超上去,然后慢慢再补。
张会祥在他的书中提到,希望儿子专心学习,其他事物都少碰。在张炘炀小时候,有一次张会祥发现孩子着迷看《西游记》,就把它藏了起来。一个孩子的童年连《西游记》都不能有,可见其成长过程中少了不少乐趣。
10岁的孩子,正常情况下差不多正读小学五年级,和同伴一起做游戏,一起享受童年的种种乐趣。但是张炘炀在这个年纪已经进入大学学习,他周围的同学年龄比他大,觉得他太幼稚,与他同龄的孩子和他又没有共同话题。
这就使他脱离了这个年纪所需要的环境,过早地失去了儿童本该拥有的欢乐童年和一连串美好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进入了成人的社会,过早地接触到了一些本该成年人去接受的压力和观念。这才会有他如今的这些“惊人之语”。
从张炘炀的经历来看,他所受的神童教育本质上是成人本位的教育,是对儿童童年期的否定。
儿童的童年期是可塑的、有吸收力的、未特定化的。表面上看,神童教育相信儿童在童年期的可塑性,主张对儿童及早施教,似乎说明了神童教育对童年期的重视。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神童教育正是以牺牲儿童童年期为代价而得以实施的。
神童教育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利用童年期的可塑性,强行灌输给儿童一些高深的、原本在成人阶段才开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使儿童过早地越过童年期,获得成人化的特征,成为“小大人”式的神童。
更隐蔽的是,神童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古代神童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儿童传授经学和文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儿童在童子科的考试中能够中第。
今天,享受神童美誉的少年大学生,其招生也是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神童教育正是以传授知识和应付考试作为主要的目的。它更多地关注那些外显的、成果化的知识与技能,而对于一些内在的、使儿童具有发展潜力的、素质方面的基本特征关注不够。
可是,对儿童教育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儿童“已经成为什么”,而是让儿童“可能成为什么”。这种“可能性”才是使孩子在将来获得充分发展的真正保证。
可以说,神童的暂时成功是以孩子生理、智力和心理的发展不和谐为代价的。智力可以通过训练得以开发,但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审美观、价值观等方面却是需要和同龄人在一起,用时间来磨炼才能成熟的。
儿童在自然的环镜中长大,才能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归根结底,教育是一个漫长的事业,人才的成长也是如此。应该看到,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历经艰难曲折才大器晚成的,这是具有普遍性的人才成长规律。
愿张炘炀们不要再为神童所累,愿成人去掉黏附在孩子身上的自私与功利,多一分设身处地的理解,让他们在长大以后回想童年的时候,嘴角能漾起甜蜜而幸福的微笑。这正是每个人,包括神童向前走的动力。
撰稿/赵清源(媒体人)
编辑/迟道华
校对/赵琳
看完整采访,确实智商很高,很通透明白的一个人,现在看似躺平应该是在反抗无知的父母。
新京报永远都是断章取义
说的好听,其实不还是已结果为前提的东拉西扯,我们假定,他学习经历不变,但毕业后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那么大家还会这么评价他吗?我相信不会的,他年纪小上了大学,这是一种成功,之后硕士,这是又一个成功,之后博士,再一个成功,只不过下一个没成功,所以大家开始墙倒众人推,克制点吧。
只有被父母鸡娃的孩子,只有这样的下场[哭哭][哭哭][哭哭],孩子被父母害惨了
这也是他父母应该承受的结果 他的父母现在也后悔了吧
还是很通透的,只是现在自暴自弃摆烂,从小的环境就没教怎么做人做事,只让他做题,别说神童了,很多人面对踏出社会时不也摆烂过一段时间
什么东西,讲不清楚就别讲,10岁高考,13研究生,16博士,被学校老师举荐到德国公费留学,却被父母压着死活不让走,丧失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他很小就算出房价涨落的趋势,让父母在北京买房(他家当时有那条件),父母租房欺骗他买了房让他留下来,结果房子没了,梦想也破灭了,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明白这一辈子都逃不过父母的手掌心,索性按照父母安排的路走了,他的行为不可取,但没被逼疯也不错了
就冲长这模样就是个废人
他十岁的时候高考离985就差50分想复读爹妈不让,上了二本还是啥,后来13岁(大三)就考上研究生了导师让去德国留学爸妈也不让(德国要求14才能独立入学但是他爸不愿意等),他说行那就在北京买个房,他爸妈租了个房子骗他买了。如果不是他爹妈那么拎不清,现在他们家就会有一个11岁考上958,14岁赴德国留学读博的儿子,以及一套当时几百万但是现在一两千万的北京房产。简单来说,他们家祖坟冒了4次青烟活生生被他父母盖的严严实实
还不是废人,听他说话还挺清楚,过几年可能还是会好的。
希望多大失望就会有多大,这父母不失望说明他们心里素质强大,话又说回来孩子是自己的,不给他花给谁花?一个人做的事情只要自己觉得心安理得就好了。
就是个废物
父母强势的思想硬逼孩子身上导致现在孩子强烈反抗,孩子都是成年人了父母还以为自己用善良的谎言欺骗他是对他好,可可怜的孩子一辈子都活在父母强势的阴影下自己的思想完全被父母否决。
各人各命!有空关注这事还不如把自己手头的事干干好!和我们毛关系!他爱怎么怎么滴!
是个好人,人畜无害![点赞]
智商高情商低啊!
来钱快的,上学快的,不要管是否合理。这就是本国当代价值观导向。袁老终身收入还不及明星几年里偷的税,科技人才国内奋斗二十年不及鲶鱼家产十分之一,鲶鱼贪腐一生不及境外企业恒大欠条的百分之一。平民还能怎么样?只好寄希望于下一代,拔苗助长。
估计那貂毛拿钱去按摩店了[得瑟]
智商再就不还是个废物?
有钱真好
智商挺高,情商挺低。
活通透了
现实版伤仲永吗,
什么样的因种什么样的果
去道观吧,人世间不合适
伤仲永
总结一句话:只要他父母愿意,没人有资格说教[得瑟]
废物点心[笑着哭]
又多了一个读死书傻子、比二百五还二百五
培养孩子或学生的综合能力、身心健康、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精神才是家长和学校的当务之急。
别瞎说人家,他只是心理成长没跟上而已,论智商,那是Bug式的存在。 父母要懂放手,唉!
据说 10岁高考 ,差一本线50 ,想复读 ,父母不让, 上了二本。 14岁考上研究生 ,导师让去德国留学,父母不让 。 可以不去,但是要在北京买套房(当年买7位数 现在8位数) 父母同意了,结果是租的 。
父親教育方式的失败!
人家就算三十岁醒过来也不迟[得瑟],起码是个博士,没听人爸说嘛,先赶进度,然后再补
神童啊!
这位本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之材;奈何操之过急,在一个不正确的教育环境里弄成这样也是挺可惜的!
这种已经废了,只会读书,真正的书呆子
只要真的轻松就好
管好自己,人家爱怎样是人家的自由,人家又不犯法
父母害了他一生,成长中缺失的太多。
我以前有个同学,读书特别牛逼,最后读了博士,但是上班都是没多久就被开除了,然后窝在家里啃老,最后30几岁跳楼死了。[无奈吐舌]
也只有考试这一项做得好,其他的一无是处
拔苗助长的典型。典型
新京报还是多关注一下毒教材吧。
社会的渣子
起码对社会没危害,别人家事外人管得着吗?[鼓掌][鼓掌][鼓掌]
一个现代版的伤仲永,可悲。
这也叫神童?他顶多是一技之长之中的佼佼者!这做人的基本都不会,被媒体人一通乱捧!
没毛病叫你买 不买还骗 小孩努力学习 父母全程摆烂 考了好学校父母就飞黄腾达了?还有好多事要解决,你给孩子画饼 现在孩子的眼界野心都出来了 你说 房子租的 那就一起毁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