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挖到了红色的矿石!”9月30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组织20名中小学生参与“探索古遗址的秘密”一日营活动。“小考古学家”们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正聚精会神地在遗址公园模拟挖掘区“寻宝”。
“这是一块铁矿,长久暴露在空气中生出了红色的铁锈,也就是三氧化二铁。”博物馆科普老师刘凯一边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一边演示着挖掘的操作方法,“要横握手铲,一层层地刮开表层土,记住动作缓慢、施力轻柔。”同学们很快掌握要领,在自己的“地层”区域仔细发掘,不断汇报着“考古成果”——“我挖到了黄色矿石!”“我挖到了珊瑚!”“我挖到了钱币!”
“黄色矿石看着像黄金,但你知道怎么区分二者吗?”同学们每寻到一处“宝”,刘凯就向他们及时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黄色矿石虽然是黄色的,但在纸上摩擦会留下黑色的印记,黄金却不会。因为二者硬度不同。”刘凯介绍,考古学可以细分成“考古地层学”和“考古埋藏学”,前者研究“在哪个地层”,后者研究“为什么在这个地层”。“先挖掘后科普”的形式,能让同学们对考古有基本了解,也能激发兴趣。
在模拟挖掘区旁边的猿人洞内,同学们打开头戴式探险灯围坐一圈,将头顶发射的光源聚集在洞穴内的一处岩石平台——刘凯要在这里演示古人类如何生火。“有控制地用火对人类演化至关重要。在周口店发现了火塘、灰烬,证明生活在这里的北京猿人确实会用火。”刘凯将打火石摩擦了三下,擦出的火星子点燃了一小块纸巾,“通过这些文化遗存的证据,我们才能知道人类从哪里来。”
当天,同学们还进入了周口店遗址内的山顶洞,动手体验山顶洞人如何“磨骨针缝皮衣”,参观了暂未开放的第14号化石地点,实地观察并学习地质知识……刘凯介绍,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坚持组织实地探营科普已近十年,这样的形式很受中小学生欢迎。“以前参加的博物馆活动都是在馆里听讲解,在周口店遗址不仅可以学知识,还能体验许多活动。”一位同学说。
节假日期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还将组织远古时装秀、远古珠宝DIY、我是小小化石修复师等多形式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