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校的江湖里,挂着“大学”二字的学校,总是更容易受到考生青睐,甚至在就业市场上,简历都容易被HR多看一眼。最近,合肥师范学院也按捺不住了,正式启动“更名大学”三年行动计划,准备从“学院”跨入“大学”行列。
合肥师范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55年,2007年才正式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算是安徽省内一所老牌的师范类本科院校。
目前学校有三个校区,占地1295亩,设有14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多达58个,全日制在校生超2万人,在安徽省内也算是有一定分量的高校。
近年来,学校主持了65项国家基金项目、53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拿下399项国家专利,甚至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也不乏亮眼表现。这说明,学校的师资和科研能力正在逐步提升,至少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但是想要“升格”成大学,硕士点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按照规定,本科“学院”要更名为“大学”,至少要有10个硕士点,并且培养出5届以上的硕士毕业生。
截至目前,合肥师范学院仅有3个硕士点,而且这些硕士点还是2024年9月才刚刚获批的,硕士毕业生的数量还达不到标准。换句话说,即便学校发展再快,硕士点的积累和硕士毕业生的培养周期,依然是个绕不过去的硬门槛。
虽然更名之路困难重重,但从合肥师范学院的发展态势来看,未来可期。
第一,学校的办学实力在稳步提升,尤其是在教师队伍、科研能力、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第二,安徽省和合肥市对这所学校的支持力度很大,滨湖校区二期建设也在加速推进,这些都是合师大步向“大学”的重要助推力。
改名只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真正决定学校长远发展的,还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不仅要看名字,更要看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硬性指标。
比如,合肥师范学院的教育类、心理学类专业一直是强项。如果你正好对这些优势专业感兴趣,那确实可以考虑报考。说不定几年后,毕业证上的校名就换成了“合肥师范大学”。但如果你只是冲着“大学”的名头去,那就要慎重考虑了。
对在校生来说,学校改名“大学”当然是个好消息。“大学”听起来比“学院”更有档次,在求职时更容易被认可。一旦改名成功,学校的资金扶持、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都会迎来提升,未来的发展潜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