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工厂,可能不仅仅是制造的产品不一样,也有可能生产类型也不一样,不一样的生产类型,特点也不一样。以下是工厂最为常见的四种类型:
MTS(Make to Stock)按库存生产,指的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提前生产产品并存储在仓库中,以备客户购买。
ATO(Assembly to Order)按订单装配,指的是企业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根据订单的要求,将预先生产的零部件进行装配,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MTO(Make to Order)按订单生产,指的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的需求和要求进行生产。
ETO(Engineering to Order)按订单设计,指的是企业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设计和生产。
需求的管理也随着生产类型的不一样而不一样。

按库存生产(MTS)的需求管理控制点在成品库存。可以理解为客户不会去干涉工厂的制造过程,只会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考虑。决定工厂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的关键在于成品是否有足够的库存。
此时,需求管理的难点就是如何能在工厂的库存和客户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为了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制造出一定的库存来维持分销,这就是实物分销,这种模式一般情况下很复杂,需要经营多个销售点,多个层次的分销与仓储。
从客户到最终的销售商,到中间的工厂制造,再到供应链的原料供应商,客户的需求经过层层传递,很容易变形,这就是“牛鞭效应”。如何把握精准的客户需求,就是MTS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工厂建立协同产销计划、预计与补货模式来预测客户需求,通过信息化以及大数据,将制造商、分销商、销售商链接到一起,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消除牛鞭效应,提商客户服务水平。

不同于按库存生产(MTS),按订单装配的需求控制点会变成在制品库存(WIP)上面,工厂根据客户的产品配置方案(零部件的不同选项与组合),进行装配。
需求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为其配置合适的零部件,并且确保能够按照客户要求的交货期交付货物。在这个ATO的模型下,工厂需要对订单进行详细的确认。
明确客户选购的产品型号和数量,特别是配置要求、交货日期、交货方式等要求。在这里,需求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半成品,也就是各种零部件。需要把这些零部件的库存维持在一定的库存水位,确保客户订单下达时有足够的零部件可用。
同时工厂的配置管理模式也非常适用于按订单装配ATO模式。在客户配置的时间,需要引导客户,哪些能够配置,哪些不能够配置。这是双方的一个双向沟通过程。如果配置的选择过多的话,将会工厂的生产组织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可配置越多,工厂产品及零部件就越多,排列组合起来,就很大了。


和古哥一起学习PMC生产计划运营,一辈子够不够?
关注古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