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宣判“死亡”的黄土高原,中国死磕治理70年,成效如何?

漫悠芸端 2024-11-20 14:41:28

联合国的一纸“死亡判决”,将黄土高原推入万丈深渊,联合国专家更是断言:这片土地条件恶劣,难以支持人类生活。

然而,一生要强的中国人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开始了长达70年的“死磕”,一场与自然的持久战,一场与贫困的顽强抗争。

如今,这片荒地正在逐渐焕发新生……

黄土高原的“窘迫”

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除了困扰着我们国人,同样也困扰着联合国,还让联合国的专家,抓耳挠腮。

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是自然原因和人类行为长期影响的结果,从自然角度来看,黄土高原的土质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

黄土土质疏松,极易受到风雨侵蚀,再加上这地方气候挺干燥的,雨量不多还常是大暴雨,这样一搞,土地流失的风险就更大了。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侵蚀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占比高达70%,这足以说明自然因素的重要性。

光靠自然原因,黄土高原的环境不至于变得这么糟糕,人类活动的影响,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片土地见证了人类数千年的生活,为了过好日子,人们不得不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一些改变。

从西周时期森林茂盛、水草丰美的景象,到明清时期植被覆盖率骤降至15%,这背后是人类活动不断加剧的缩影。

西周那会儿,黄土高原的树木草丛多到能覆盖一半地面,一片充满活力的风光。

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农业效率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多,大量土地被开垦,树木被砍伐,草原也慢慢变差。

到了南北朝时期,植被覆盖率已经下降到40%,唐宋时期进一步下降到33%。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压力和社会动荡,开垦活动更加剧烈,植被覆盖率骤降至15%,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清末的战乱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躲避战火,许多人逃往黄土高原深处开荒种地,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破坏。

新中国成立初期,黄土高原的树木覆盖才6.1%,这个数字让人心痛,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

过度耕种、乱伐树木、过度放牧等行为,让森林和草地受损,水土流失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这些活动的影响占比虽然“只有”30%,但其破坏力不容小觑,它与自然因素相互叠加,最终将黄土高原推向了生态崩溃的边缘。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深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之害。

大量的泥沙从黄土高原被冲刷到黄河中,导致下游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悬河”,这种形势很危险,不仅可能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和财产,还影响了该地区的长期发展。

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发展问题。

从单打独斗到全面作战

建国后,党和政府把整治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当作头等大事,全力推动。

70年来,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体现了我们对生态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治理措施的不断完善。

最初那会儿,也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刚开始对这个领域进行摸索。

这个阶段,人们对水土流失的认识还比较片面,主要集中在“坡面是制造黄河泥沙主要来源”的观点上。

因此,当时的治理措施主要集中在坡面治理上,例如修建梯田,在非耕地的坡面上植树造林等,然而,由于缺乏对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认识,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梯田的修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坡面水土流失,但却加剧了次生水土流失,黄河的泥沙量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这段探索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也为后来的治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让我们认识到生态治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现阶段,我国开始关注对黄土高原的整体整治,推出了“整治荒山、整治荒沟、整治荒坡”的“三荒”整治策略。

这个阶段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也为后来的科学治理奠定了基础。

在建造沟道淤地坝时,可以挡住泥沙,降低黄河泥沙的流入量,还能用淤积的泥土开垦新田,扩大耕地规模。

这种做法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还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条件。

近期实施了黄河流域治理计划,还推出了退耕还林草项目,并且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应运而生,成为这个阶段的治理核心,该模式将黄土高原划分为若干个小流域,根据每个小流域的具体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例如植树造林、修建梯田、淤地坝泥沙拦截、发展生态农业等,形成综合防治体系,力求“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各种治理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

同时,它也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增加收入,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性。

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奇迹”。

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1%提高到如今的65%,部分地区甚至更高,黄河的泥沙总量明显降低了,现在平均每年不到2亿吨,以前可是有16亿吨呢。

这些成果背后,是大家的不懈努力和默默奉献。

荒山披上了绿装,沟壑得到了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农民的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生态旅游正逐渐流行,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以绥德县为例,这个曾经的西北旱码头,饱受风沙侵袭,农作物收成极低。

经过多年的水土治理和环境绿化,如今已旧貌换新颜,呈现出绿水青山的景象。

辛店沟示范园里,海棠、玫瑰、葡萄、红枣长势喜人,一片大丰收的景象。

绥德县的成功经验表明,生态治理不仅能够改善环境,还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不过,治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还是有不少难题需要解决。

黄土高原70年的生态治理历程,是一部中国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史诗。

急功近利不行,中途放弃也不行,接着,合理的规划与全面的方法必不可少,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方法,对各地乃至全球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它启示我们,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是生态治理的关键驱动力,要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生态治理的科技水平,同时,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挑战。

未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修复任务还相当艰巨,我们要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治理工作,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黄土高原的未来肯定更灿烂,这片土地定会重焕生机和活力,“小江南”的实力不容小觑。

86 阅读:25912

评论列表

盼望朗朗乾坤

盼望朗朗乾坤

38
2024-11-21 13:16

中国人从来不会轻易认命

甜爸

甜爸

26
2024-12-02 15:27

陕北大大小小的沟沟,基本都修建了水库,或者淤地坝。一零年以后,延安以南的沟壑都是绿的,延安以北逐渐荒芜,不是不努力,是因为严寒干燥的气候,导致成活率太低,就这毛乌素沙漠都小了一大圈了。

不霁何虹

不霁何虹

24
2024-11-22 19:03

我命由我不由天

用户13xxx93

用户13xxx93

20
2024-11-21 11:54

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

那不是英是鸡

那不是英是鸡

17
2024-11-30 11:53

[点赞]华夏文明才是最伟大的!我们肯定能改善环境!

Guangyao0973

Guangyao0973

16
2024-12-04 21:30

环境治理,治在当代,功在千秋。这是一件伟大的事[点赞][点赞][点赞]

西北郎

西北郎

15
2024-12-05 23:38

退耕还林是关键,还有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前的梯田耕种太费力,逐渐改为林地

凯撒王

凯撒王

14
2024-12-03 12:49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雨带北移,这是客观因素,也是事实之一,当然我们勤劳勇敢的人民抓住了这个机会了[并不简单]

那个

那个

11
2024-12-02 19:34

清末连北京都没什么植被

一剑隔世

一剑隔世

10
2024-11-23 15:42

难得的壮举

三清鱼

三清鱼

9
2024-11-30 22:19

联合国亡,黄土高原肯定还在

风吹一阵

风吹一阵

7
2024-12-15 01:35

植被覆盖面积65%,这仅仅是开始需要森林覆盖面积达到40%才行。任重而道远啊

淡荡飘风

淡荡飘风

6
2024-11-30 17:25

整个黄土坡都造梯田是不合理的 中部需要植树种草

易容天使

易容天使

6
2024-11-30 21:01

不行就挖个运河,让黄河改道,不从黄土高原过了。

匆匆忙忙

匆匆忙忙

6
2024-12-01 14:33

与天斗其乐无穷

兰色海岸

兰色海岸

6
2024-12-06 00:03

毛线!砖家们的建议把甘肃的山都挖啦用来种粮食!还绿化毛!

常青树mg

常青树mg

5
2024-12-04 22:41

联合国就是个非法组织只敢为西方霸权主义发声,切不敢为我们发展中国家发声[点踩]

肥肥的兔子

肥肥的兔子

4
2024-11-30 18:04

联合国?联合国成立都有我们中国功劳,而且功劳还不小,信你联合国不如信自己[吃瓜]

顾哥

顾哥

4
2024-11-29 08:14

现在联合国快死了。

登高望远

登高望远

3
2024-12-06 14:29

我们中国人相信的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英雄有梦

英雄有梦

3
2024-12-05 22:09

光伏和风电可以完全治理荒地,缺的是资金

君子爱国

君子爱国

3
2025-01-19 16:12

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工作。常抓不懈。制定法律政策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阿牛

阿牛

2
2024-12-04 22:45

联合国判死亡,联合国算什么?

6666

6666

2
2024-12-04 14:37

加入WTO的结果,农业被打垮了,黄土高原种粮没有市场了。

vKIYOv 回复 12-04 17:27
农业被打垮了?

天河一号

天河一号

2
2024-12-06 10:01

中国祖宗都有训示:我命由我不由天,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指记号

中指记号

2
2024-12-06 10:38

现在不是开始推平啊,

白水

白水

1
2024-11-28 23:29

钱花哪哪漂亮!

大牛

大牛

1
2024-12-11 12:56

枯木逢春,老当益壮

漫悠芸端

漫悠芸端

八卦小火车,轰隆隆驶过,带你领略星界奇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