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不妨点个关注再走!
文章观点立足于《雍正王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在《雍正王朝》中,老四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对谁都不完全相信。

喜欢在别人身边安装“监控摄像头”,清晰掌握别人的行踪,哪怕亲如老十三也不例外。
这样说可能你不相信,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老四在老十三身边安插的“卧底”是谁呢?可能是一个叫“文宝生”的人。
为何会这样说?咱们来看看2个毫不相关,却又发人深思的镜头。
镜头一:
太子胤礽因与郑春华私通,成为被废的导火索。
老十三则答应他,一定会救下郑春华,后安排在辛者库工作。
废太子复立后,听从心腹司马尚、黄体仁的建议,让老十三铲除辛者库的郑春华。
老十三是侠王,怎可能做这样的事情,便向邬思道求助。
最终,决定让郑春华“假死”而活命,其中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文宝生。
根据剧情的介绍,文宝生之前是老十三的门人,后被安排到辛者库当差。

某天,老十三来到辛者库找文宝生商谈这件要事,好巧不巧后者正在喝茶。
“这是什么呀?”
“奴才的女人从家乡来了,带的枣花黄芹茶,野味儿,让爷尝个鲜儿。”
“枣花黄芹茶”是一个关键线索,大家先记住。
什么是“家乡野味”?一般而言市场上根本买不到,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只有文宝生手里有。
镜头二:
废太子、老八等人一直都想拿到《百官行述》,结果这个东西最后落到了老四手里。
《百官行述》记录者文武百官的秘密,用得好可以挟持百官,用不好就是烫手的山芋。
这个时候老四还没做好夺嫡的准备,自然没有想太多,便打算一把火烧了《百官行述》。
你说你烧了,谁信,老四便自导自演了一场戏码。
请自家兄弟、几位朝廷重臣来吃个饭,然后,当着他们的面把《百官行述》烧了。
就在这期间,雍正家里居然也出现了“枣花黄芹茶”,还指着它对老八说:
“这包枣花黄芹茶最能养胃安脾......听说你心口痛的毛病又犯了?”

为何这个“野味”会出现在老四的家里,难道雍王府有文宝生的老乡,显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有,为什么“枣花黄芹茶”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两者出现的时间会那么相近。
唯一的解释便是,文宝生的真正身份是四爷府的人,他手里有好东西,自然不会忘了给主子一份。
换句话说,他也是四爷安插在老十三身边的卧底,也就能解释了此前发生的两件事情。
02
第一件事:
此前老四追讨百官欠款期间,魏东亭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求助老十三,让他向老四说说情。
老十三本来不想答应,但得知魏东亭的账,都是康熙南巡欠下的,多少动了恻隐之心。
第二天,他就前往老四的府邸准备调和一下,结果刚进门高毋庸就来了。

“是四爷叫奴才给十三爷传话,叫十三爷安分在家呆着,不要管户部追款的事。四爷说,现下正忙,他说没空见十三爷。”
老四是怎么知道,老十三今天会来见他的?又是怎么知道,是为了户部欠款的事而来?
还提前让高毋庸阻拦,这是一个问题。
再来看看第二件事:
有一次,邬思道正在给皇子们上课,到了饭店还不结束。
任谁去叫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年秋月出马才成功,邬思道上桌后老十三还不忘调侃。
我堂堂的贝勒,还不如一个丫鬟面子大......
之后,年秋月对着老十三发了一通牢骚,老十三见状说:
四哥,都说你府上规矩大,怎么一个丫头都敢顶撞你......
这个时候,老四小眼一眯、一转,问老十三:
我这样的丫头,你府上有吗?
我哪有那个福气?要是有,一天挨三顿骂也愿意。
老九送给你的那个巧姐呢?
那是他安在我身边的一个眼线......

这是老四、老十三的一番普通对话,可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不简单。
老九送给老十三女人,这并不是公开的事情,老十三也从来没对他说过。
清朝时期,丫鬟买卖很正常,也不是一件稀罕事,老百姓也不会传。
老四是怎么知道的呢?
结合上述两件事情,可知老四在老十三身边安排了眼线,这个人就是文宝生。
其实,这很符合老四的性格,毕竟他做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了。
03
年羹尧在四川工作时,老四为了监视他,设计一出苦肉计,把李卫、小翠派到了他身边。
多年后,李卫离开年羹尧,雍正又秘密安插了一个眼线。
图里琛带着皇帝的圣旨来到西北大营,此时,年羹尧才知岳钟琪居然是老四的人。
还有邬思道。
在四爷府生活时,老四没有安插眼线,雍正继位、邬思道半隐,四爷立马安排了一个眼线。
还记得那个和秋月长得一样的女人吗?
按照老十三的说法,这是四嫂特意给他找的,为的就是照顾邬思道的生活。
早不给、晚不给,偏偏这个时候给,而且还与秋月长得一样。
什么时候,找两个一模一样的人那么容易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女人(叫如月)早就找到了,以备不时之需。
邬思道知晓雍正那么多隐秘的事情,老四怎么会放心,必须要监视起来。
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老四是不用人也疑,用人也怀疑。
言归正传,既然文宝生事老四的眼线,为何会跑到辛者库工作,这不偏离了监视的意义吗?
老十三曾承诺太子,要保护好郑春华,后将其秘密安排到了辛者库。
有可能是这个时候,老十三把文宝生送入辛者库的,为得就是保护郑春华。
没了文宝生,雍正还怎么监视老十三?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叫“阿兰”的女人。

阿兰有一个哥哥名叫“张五哥”,原本要蒙冤被杀,后被老四、老十三救下。
阿兰为了感谢老十三以身相许,还陪伴他在宗人府度过十年。
有意思的是,张五哥后来成为雍正的贴身侍卫,不妨大胆猜测一下:
阿兰有没有可能是雍正监视老十三的暗棋呢?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