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家债务即将突破35万亿美元。美面对持续上升的通胀,美联储采取了加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措施。然而,这也意味着美联储无法继续通过购买国债来提供支持,这在过去曾是其主要的经济刺激手段。
在全球市场上,对美债的需求正在减弱,近期美债收益率的上升便是一个明显的迹象。美国在发行新国债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解决债务问题上,美国似乎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包括利用俄乌冲突来削弱欧洲、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实力,同时推动美国军工企业的出口增长。尽管如此,美国的国债仍在不断攀升,这让人不禁感到困惑。即使使用了“战争洗债”这一极端手段,债务问题似乎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问题愈加严重。

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那么对未来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预测就可能完全错误。当前,5.5%的联邦利率对美国国债构成了巨大压力。为了维持这一高利率,美国正引入了数以百万计的非法移民,以降低国内通胀成本,炸毁北溪管道以高价向欧洲出售能源,严格控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规模,以及实施联邦级别的超额福利。
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但似乎并未触及解决美国国债压力的核心问题。因此,有人将拜登比作裱糊匠。然而,如果连地缘冲突和战争都无法减轻债务负担,那么美国精英们能打的牌似乎已所剩无几。

美国通过极限加息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收割。但是,效果并未如预期般成功。中国的关键决策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许多国家避免了这一命运。在经历了三年的疫情之后,全球大部分经济体已经元气大伤,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存粮”可供收割。
回顾次贷危机后的美国,我们看到了美元发行机制的转变:从被动发行(基于国际贸易规模)到主动发行(基于美国国债、福利和股市)。这导致了美元的全球泛滥,其规模之大使得美联储难以从其他国家进行有效的经济收割。
美国债务一直是全球总需求的重要来源。自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的总需求强劲动能主要依赖于借债。如果没有大规模借债,美国的内需将大幅缩水,因为其劳动生产率并未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全球其他国家普遍依赖生产来立国。美国通过债务发行订单给全球,通过庞大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其他国家通过合作、采购、出口等方式实现了“乘数效应”,这成为了全球总需求的关键机制。

美国的债务不仅支撑了全球产能,也膨胀了其他市场的内需。然而,这种债务水平对美国来说似乎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一财政问题,美国开始对特定国家进行定向收割。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看似有效,但当目标转向中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关键经济体时,问题就变得复杂了。这些国家可能会遭受产能过剩和需求萎缩的双重打击。
更严重的是,这种定向收割可能会引发全球需求的崩溃,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最终反噬美国经济。
特别是如果欧洲因美国的行动而陷入衰退,那么欧洲经济的衰败将对美国的美元离岸市场造成重大打击,减少美国从海外市场获得的订单,阻碍优质产品流向美国,甚至可能波及到美国的金融市场。
在过去,由于经济繁荣,即使有一定程度的收割,人们也不会太在意。但经过疫情四年的痛苦挣扎,大家的口袋几乎空空如也。再次收割,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根基。
因此,美国的对外收割行为越多,未来全球经济的前景就越黯淡。这不仅无法为美国带来长远的利益,反而可能加剧其债务负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历史已经证明,战争是国家用以重塑金融债务的一种极端手段。然而,俄乌冲突的结果表明,这种手段的效果正在减弱。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转换了手法,开始用高通胀来重塑美国自己的债务。
“高通胀洗债”其实质是通过货币贬值来减轻债务负担。在1966至1982年的滞胀时期,美国就曾用过这招,成功消减了四分之三的债务。这不仅为美国提供了短期的经济缓解,也为其长期的全球战略铺平了道路。
然而,高通胀也意味着老百姓的购买力将受到侵蚀,生活成本的上升将使中低收入家庭面临巨大压力。为了转移国内的不满情绪,美国会选择对外发难,将矛头指向所谓的“外部敌人”,以此来团结国民情绪,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美国可能将高通胀作为一种战略性的债务减免工具。这不仅有望减轻其巨额债务,还可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削弱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但是,这种手段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美国能否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面临的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国际局势,以及随之而来的输入型通胀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必须谨慎地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以确保国内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宁。
展望未来十年,高通胀可能成为新常态。这将对全球每个国家和每个人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准备好应对这一变化,确保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
时局在变,攻守易势。我们需方敌人暗箭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