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蒹葭”涌蓬勃生机——“一带一路上的河西走廊”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报道之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0-09 07:55:44

弱水蒹葭乡村建设示范点。

本报记者吴娜

蒹葭苍苍,流水潺潺,粉墙黛瓦,这里不是温婉柔美的江南,而是印象中干涸粗犷的河西走廊。

本报记者随“一带一路上的河西走廊”大型全媒体采访团,走进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的“弱水蒹葭乡村建设示范点”,眼前展现出一片令人陶醉的美景。

弱水河畔,白墙灰瓦的江南风格房屋错落有致,水泥道路平坦笔直,巧夺天工的人工湖、胡杨林、榆树荫、垂柳岛、思乡槐点缀其间,小桥流水,绿美相融,引得市民游客驻足观赏。

高台县隶属于甘肃省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重镇和战略要塞,被称为“河西锁钥、五郡咽喉”。

“弱水蒹葭乡村建设示范点”位于距离高台县城7公里的宣化镇上庄村。对于这个美丽名字的由来,高台县宣化镇镇长于吉元娓娓道来:“流经此处的黑河是甘肃省最大的内陆河,古时候被称为‘弱水’。而‘蒹葭’是指芦苇,我们这里正好生长着大片芦苇,所以用《诗经》中的‘蒹葭苍苍’来命名再恰当不过了。”

充沛的水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予了“弱水蒹葭乡村建设示范点”发展的底气。于吉元介绍,上庄村紧邻大湖湾4A级旅游景区,依托区位优势,突出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共融”和水脉、文脉、人脉的“三脉共融”,规划建设上善广场、若水湖以及居住区、休闲区、田园区、养殖区等功能区。

示范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挖掘田园诗词文化、西游文化、五凉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家风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旅游内涵。同时,完善提升“吃住行游购娱”业态品位,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研学经济、培训经济、庭院经济等。

记者在示范点看到,垂钓园、冰乐园、多彩田园、湖野露营、亲子乐园、乐善梨园、围炉煮茶、主题民宿、农家餐饮等已然成形,经纬交织之间,“弱水蒹葭”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正在向着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共同富裕乡村大步迈进。

秋尽物藏,在上庄村的35亩稻田里,一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沉甸甸的谷穗与村道边金黄的树叶相映相衬,勾勒出深秋一道别样的风景。

“眼前的谷穗,虽然产量不高,但时隔多年还能吃上亲手栽植的稻米,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更多的是满满的记忆。”上庄村71岁的村民蒋生会感慨道。在收割现场,前来围观稻谷收割场景的其他村民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挥镰下地,一起回味年轻时割稻、收稻的欢乐,传统农耕与机械收割同框,也展示了农耕文化一脉相承的魅力。

据悉,上庄村被高台县确定为市级乡村建设示范点后,按照“两点三区水乡一色,六景多园塞上江南”的总体思路,打造“稻田绿野”的特色生态景观。

“今年暑假,已经有不少外地游客到这里来‘打卡’了,下一步我们还要在新媒体宣传和一些文创产品的开发方面多下功夫,这里一定会越来越好。”对于未来,于吉元充满着期待和信心。

在这片饱含历史底蕴和自然之美的土地上,“弱水蒹葭乡村建设示范点”正涌动勃勃生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乡村经济的蓬勃兴盛,相信这里将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美丽乡村,见证河西走廊的繁荣与发展。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