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无意间透露,中国另一支水下大军,已在南海布下天罗地网

老胡Talk 2024-10-23 11:26:52

在南海的碧波之下,一场悄然无声的科技竞赛正在上演。

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最近报道的一则新闻,揭示了中国水下大军的新动态——西北工业大学某仿生潜航器研发团队,所研制的某型蝠鲼型仿生潜航器,已经在南海执行起了海洋环境监测任务。

这不仅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又一次展现,也预示着未来水下战场上,中国或将掌握更多主动权。

这支由“人造蝠鲼”组成的水下舰队,虽然外表看似平静,但实则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蝠鲼型仿生潜航器,以其独特的仿生设计和低噪声推进模式,成为了南海水下监听网络中的得力干将。

它们的出现,不仅为中国海洋科研提供了强大支持,更有可能成为解放军未来遏止美军水下力量的关键要素。

据西北工业大学某项目组负责人透露,这是他们团队研发的第6款仿生潜航器。从排水量最小的10公斤到最大的720公斤,每一次的迭代都凝聚了团队成员的心血和智慧。

而此次投入南海部署的,正是他们团队目前最大的一款仿生潜航器。项目组还计划在未来研发更大、性能更好的仿生潜航器,甚至达到一吨级。

一吨级的仿生潜航器,将是一型军民两用潜航器,既可以执行海洋科研任务,也可以搭载武器或其他载荷执行水下侦察、反潜和反舰等军事任务。

这一消息,无疑让外界对中国水下军力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毕竟,在中美两国围绕南海、台海展开的对抗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拥有如此先进的水下装备,无疑将为中国海军增添更多底气。

而仿生潜航器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其强大的多任务执行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拥有极低的航行噪声。

与传统潜艇或潜航器不同,仿生潜航器的推进模式模仿了鱼类的游动方式,这使得它们在水下航行时几乎无声无息。

这种特性,不仅让仿生潜航器更容易接收到目标噪声,还大大提高了其隐蔽性,让敌方难以探测到它们的存在。

仿生潜航器还可以与周围鱼群和谐共存,利用自然环境进一步提高自身隐蔽性。这种与鱼类共存的设计,让仿生潜航器在携带小尺寸声呐探测设备时,可以更有效地收集信息,而不会因自身噪声而影响性能。

想象一下,在南海的广袤海域中,这些“人造蝠鲼”悄无声息地游弋着,构建起一张庞大的水下监听网络。

它们时刻监视着异常的水下活动,一旦发现可疑目标便迅速作出反应。这样的场景不仅令人振奋,也让人对中国水下军力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用来形容仿生潜航器在南海布下的天罗地网再合适不过了。通过这张水下监听网络,解放军将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南海的动态信息,为未来的海上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这也将让美军潜艇的活动范围大幅受限,从而为中国海军赢得更多主动权。

仿生潜航器的出现是中国水下军力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们的投入使用不仅将提升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为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0 阅读:5

老胡Talk

简介: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