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信源来自【环球时报】2024-11-27 07:50发布的视频消息,为提高文章可读性,部分或存在润色,仅供参考!
尼泊尔新任总理奥利即将于12月初访华,而非延续以往首访印度的传统。这一决定让中印之间的地缘博弈更添悬念,也让印度对其一向视为“后院”的尼泊尔生出忌惮之心。
尼泊尔,背靠喜马拉雅山脉的内陆小国,长期在中印两大国之间左右逢源,但奥利此举显然在传递一个信号:尼泊尔的外交自主权将更加鲜明。

奥利的选择并非偶然。72岁的奥利,此前两次担任总理期间,就展现出对华亲近的外交倾向。他主导了尼中燃料供应协议、过境运输协议等一系列合作项目,期待通过中国的投资和基建能力推动尼泊尔实现现代化。
这一次他再次出山,首访中国,很可能是为了推进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将尼泊尔从印度的影响中部分解脱。

印度一直将尼泊尔视为战略缓冲地带,在历史上深深植入了对尼泊尔的影响。从经济依赖到人员流动,印度对尼泊尔的控制曾牢不可破。
印度强大的能源供应链和开放的劳务市场,让尼泊尔对其难以割舍。但这种“邻国大哥”的姿态,更多时候却演变成了对尼泊尔自主权的压制。

2015年的尼泊尔宪法危机中,印度通过边境封锁对尼泊尔施压,导致尼泊尔经济陷入瘫痪,引发了尼泊尔国内的广泛反感。
这样的干涉性行为成为印度在南亚地区的一贯策略,不仅让尼泊尔对印度心生警惕,也让巴基斯坦、不丹等邻国对印度逐渐疏离。

此次奥利的选择,正是印度长期外交策略失误的结果。印度高层显然低估了尼泊尔追求外交独立的决心。
在地缘政治的大格局中,尼泊尔不再满足于仅仅成为印度的附庸,而希望通过“平衡外交”实现更多元的利益诉求。

中国与尼泊尔的合作由来已久,涵盖了经济、文化、安全等多领域。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军事协作,中尼关系的稳步发展,逐渐削弱了印度对尼泊尔的绝对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尼泊尔的公路、铁路和水电项目建设,为尼泊尔这个内陆国家提供了通往国际市场的新途径。

今年9月,中尼两国在重庆举行了“珠峰友谊-2024”联合训练,进一步深化了两国的军事互信。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尼泊尔的防务能力,也成为其应对印度边境蚕食的重要保障。
在印度试图以强权压迫尼泊尔的背景下,中国的“不干涉政策”和“合作共赢”理念显然更具吸引力。
奥利访华:平衡外交还是战略转向?
奥利的这一选择,既是对尼泊尔外交自主的宣示,也是对印度的一次“敲山震虎”。从尼泊尔的角度看,与中国深化合作并不意味着与印度决裂,而是为了在中印之间寻求平衡。
但印度显然不这么认为。面对奥利的“破局之举”,印度可能进一步施压,以确保尼泊尔不会完全倒向中国。

中国对奥利此行寄予厚望,或将通过加码投资、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加强安全领域交流等方式,巩固与尼泊尔的战略伙伴关系。
而印度的应对,则可能是加强对尼泊尔的经济援助和贸易优惠,试图以更柔性的方式重新拉拢尼泊尔。但这一切的成效,还需时间验证。
大国博弈下的小国生存之道
夹在中印之间的尼泊尔,无疑是地缘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缩影。面对大国的拉锯战,尼泊尔希望通过外交平衡最大化自身利益,避免成为单一大国的棋子。
奥利此行不仅是中尼关系的里程碑,也是对印度“南亚霸主”地位的一次挑战。
对于尼泊尔而言,走向更加多元和自主的外交道路,是一场必然的博弈。而对于印度而言,如何从“强权施压”转向“平等合作”,将是其维系南亚区域稳定的关键课题。
国际关系的角力中,小国的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分水岭。尼泊尔的变局,也许只是中印博弈的一角,但它释放的信号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