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农商银行的初心和使命。今年以来,慈利农商银行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排头兵、普惠金融领跑者职责与担当,主动融入打好经济发展六仗决策部署,通过加大信贷投放、深化合作共建、助力产业振兴、哺育精神文明等措施,谱写了本土银行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乐章。
精准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加速度”
今年以来,慈利农商银行规模体量再创新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截至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155.71亿元,较年初增加7.47亿元;各项存款134.92亿元,较年初净增10.55亿元;各项贷款87.8亿元,较年初净增7.23亿元。存贷市场份额、增量均居县域金融机构首位。
全面布局构建致富网络。充分发挥人脉网点优势,该行370余名员工,39个营业网点、57个福祥e站、93台自助设备遍布辖内所有乡镇,构建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综合服务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群的金融需求。近年来,该行着力推进网点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永安先锋、新城区等一批特色支行新装启航,为客户带来了服务更优、环境更美、形象更好的感受。
坚守定位滴灌实体经济。该行牢牢坚守支农支小支实的市场定位,精研“三农”,携手小微,今年全行实体经济贷款投放5.15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投放6115万元。涉农贷款余额68.23亿元,今年累放涉农贷款达48.20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70亿元,今年累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达18.93亿元。普惠金融及坚守定位六项指标持续达标。
认真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地方推进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当前,支持的县级重点项目14个,授信总额4.3亿元,贷款余额2.97亿元。落实重点名单对象信贷投放,发放科创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贷款2.45亿元。大力支持全域旅游发展,支持了万福温泉、九歌山鬼等旅游项目,现有涉旅贷款16.04亿元,提升了当地旅游品质。支持园区企业发展,工业园企业支持总量达到63家,覆盖面达到75%,贷款余额5亿元,园区内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信贷支持全覆盖。充分满足新市民消费、投资信贷需求,发放新市民贷3833户、4.77亿元。落实减费让利,近一年来,全行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减费让利1867万元。
创新金融产品便民惠企。推出惠农快贷、产业振兴贷、订单质押贷、公积金贷、税易贷、特许经营贷、潇湘财银贷、线上房抵贷、湘担E贷、湘农云担等信贷产品,每一款产品,都是该行优化服务,便民惠企,助力创业者梦想实现的务实举措。今年6月25日,在第33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该行创新推出的跨县通办“线上房抵贷”产品正式上线,真正实现了“纯线上、零跑路、秒登记”,为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和服务水平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承载家乡银行情怀。近年来,该行举办了“加快产业恢复助力乡村振兴”“迎旅发助小微促发展”等签约仪式,出台“稳增长”多项举措,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复苏。今年,为落实省委经济工作“发展六仗”,推动湘商回归工作发展,该行协办了“故乡是慈利携手创未来”2023年“慈商回归”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系列活动,支持湘商回慈投资兴业,共建大美慈利,彰显了本土银行、家乡银行的责任担当。
振兴产业,构筑共同富裕“新引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该行持续推进机构下沉、业务下沉、人员下沉,不断引金融活水进“三农”,浇灌出了一大批产业化的场景。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年累计发放6.33亿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为14198户家庭排忧解难,截至9月末,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为2.39亿元,占县域金融机构比例的100%。
助推“硒有慈利”产业化发展。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壮大县域产业,挖掘、保护、使用好‘硒有慈利’县域公用品牌”要求,该行冠名了“硒有慈利·打call我的家‘湘’寻找星主播(达人)”活动,以公益方式为“硒有慈利”代言。围绕“硒有慈利+N”特色产业新模式,持续赋能以“硒”为主打的农业企业60余家,支持了富硒大米、富硒茶叶、富硒辣椒、富硒黑猪等富硒农产品100多个,并创新授信产品及担保方式,为全县富硒农业产业提供信贷支持3.2亿元。
服务“村社分账”改革。截至9月末,开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社账账户151户。湖南农信“三资”平台在108个村上线运行,有47个村成功办理业务404笔,交易金额1811万元。支持2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发放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1095万元。
深化合作,涵养精神文明“好风尚”
近年来,农商银行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该行发挥农商银行独特优势作用,推行“金融+党建”模式,增强金融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效能,更深层次参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金融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与县平安办、县信用体系办、县金融办、县人行签订“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合作协议,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县平安建设绩效考核,形成了慈利特色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对于信用村镇的居民办理贷款业务予以利率优惠,真金白银的让利让居民享受到信用可以当钱花的福利。开展“一村一宣讲”活动,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开展征信知识、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反洗钱、反假币等宣传。发挥示范作用,坚决打击各类逃废债行为,为法治慈利、平安慈利建设贡献农商力量。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与县委县政府共建共享“智慧慈利”平台,从需求端出发,把握县委政府在民生、治理问题中的关键痛点,锚定大众在金融服务中面临的各类堵点,以数字化手段深入推进改革和金融服务。今年在“智慧慈利”平台上线了“慈利监督码”,在各窗口单位摆放“慈利监督码”宣传牌,实现营商环境诉求24小时常态化受理。
哺育精神文明。该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开展爱心公益。今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发布爱心榜单,近3年来,该行向慈利县慈善会捐赠资金235万元,位居榜单首位。该行与县文明委联合发文,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治理”工作,深化“为民银行”“道德信贷”等品牌打造,现正在该县阳和乡双坪村、三官寺土家族乡株木岗村等村居进行试点,培育了“公德公益”文明环境。
与慈利,共未来。该行将切实践行本土银行的责任担当,聚焦主责主业,稳控金融风险,在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中彰显担当,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戴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