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荀超
故宫是我国木构古建的典型代表,紫禁城角楼更是有着“九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说法。目前正在全国巡演的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lù]端》,就以舞台技术与光影的巧妙运用,通过几根梁柱,勾勒出故宫的庄严宫宇和壮丽景象。继今年9月份在成都上演之后,12月2日、3日,《甪端》将再次在城市音乐厅与成都观众见面。
《甪端》以故宫瑞兽“甪端”为原型创作,以儿童音乐剧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珍贵文物与小朋友高小端之间的奇妙相遇,将“文物”变成孩子身边的好朋友,把厚重的文化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展现了古老文明与现代意识的对话,引导孩子走进神秘的故宫,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力,以及对文化的探索欲。
比如当故事主人公“高小端”第一次进故宫时,舞台表现利用柱子的运动变化,让观众第一眼就感知到故宫的磅礴大气。而跟着音乐节奏上下律动的柱子,则形成“飞柱”一般的壮美景观,让浩大的紫禁城建筑群,犹如从天上而来,让观众感受到这些梁柱蕴含的深沉与坚韧,感受到深藏其间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该剧还借“甪端”之口,讲述了一段让人难忘的历史故事情节:1933年,为防日寇劫掠,故宫博物院约1.3万箱文物精品展开了漫长的迁徙,时延十余年,地迤数万里,辗转颠沛。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南迁文物兵分三路,继续撤向西南大后方。其中,四川境内(今)的路线,途经广元、成都、彭山,峨眉、乐山、宜宾、荣县、内江,最后抵达重庆。舞台上,光与影、虚与实相互交错,一个个挺拔坚毅的身影,完成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文物迁徙之旅……
封面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