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丨南都·琶洲π记者黄姝伦
算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水电煤”。在现代社会,手机等智能设备不离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算力的需求激增,早已不再局限于IT行业,运用场景覆盖方方面面,包括数字政府、工业上云、自动驾驶等领域。算力产业链条长、环节多、领域广,近年来成为各地政府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力点。近年,广州海珠区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下称琶洲试验区)正在加紧建设成全国算法产业高地,聚焦人工智能算法、算力、算量三大支柱。
成立琶洲算法产业联盟
琶洲位于广州城市中心位置,因广州发展电子商务产业而崛起,汇聚了广州优秀的头部电商企业,如阿里巴巴、唯品会等,优质的电商产业资源赢得了市场认可,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22年7月,广州海珠区出台《广州市海珠区建设“琶洲算谷”若干促进措施》,这是全市首个提出发展算法产业的政策。海珠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国企参与琶洲算谷产业用地项目开发运营。
官方数字显示,2022年,琶洲试验区全年实现营收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23.7%。今年上半年,琶洲试验区新注册企业2153家,企业总数35268家;“四上企业”净增187家,总数达1732家;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净增117家,总数达332家。琶洲企业大力投入发展人工智能,体现出对算力巨大需求,一批从事算力服务的企业接踵而至,加紧布局业务。
现阶段,琶洲试验区内已集聚有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新引进建设琶洲智算中心、百度算力设施等,培育出技象科技、云下汇金等本土高成长性企业,支持企业拓展布局窄带物联网、数据存储等业务,不断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和服务质量。今年1月,琶洲算法产业联盟成立,是国内首个聚焦算法专业领域的创新合作组织。
打造琶洲算谷人才高地
2023年前三季度,海珠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940.23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名列全市前茅。其中,规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4.6%,对全区的经济贡献突出。
海珠区在广东首创了数据经纪人制度,并在全国率先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今年4月25日,第二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正式启动。本届大赛自今年4月25日正式启动以来,共有全球21个国家的3307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企业代表队伍1223支,高校师生队伍1821支,技术人才队伍263支,项目涉及AI大模型、航空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下称琶洲实验室)已于2020年4月正式注册成立。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表示,该实验室或将成立算法赋能部,依托现有成熟的数字化平台,借助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力量加以完善,为广州的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通过汇聚人才,打造琶洲算谷的人才高地,才能加速推动产业发展。今年5月,《广州市海珠区数字经济紧缺核心产业人才目录(2023年发布)》正式发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工业互联网、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五大产业类型,最高岗位薪酬达500万元以上。
海珠区还组建了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人才联合会,旨在充分发挥组织作用,赋能产业人才集聚,以促进琶洲区域的经济发展。截至2023年6月,海珠区发放人才绿卡97张,不断优化首席人才服务体系,扩大教育、医疗、金融、文娱等服务内容。目前,在海珠区域内工作的“两院”院士共31人,其中全职院士15名、双聘院士16名。海珠区还集聚了一批大院大所大校,拥有包括中山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等在内32家高校、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