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历史地理学者葛剑雄:蜀道作为文化凝结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寻路蜀道

封面新闻 2023-11-13 16:26:41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作为一个庞大的交通体系,古蜀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发挥过重要的功能,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它作为沟通关中与巴蜀的通道,使黄河和长江两大文明得以交汇。随着时移世易,如今古蜀道主要是作为一笔横卧在大地上的巨型文化遗产存在。在已有的对蜀道的认知当中,有哪些信息需要进一步捋顺、澄清、明确的?在当下,又该持着怎样科学的理念,去保护、发挥它的现有价值?

近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葛剑雄师从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谭其骧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其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规模宏大、考证严谨闻名于世,作为我国一部前所未有的大型历史地图集,反映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缔造和演进过程,也开创了历史地理学科一个全新的时代。葛剑雄著有《中国人口史》《中国移民史》《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等。在近一个小时的专访时间里,葛剑雄跟封面新闻记者分享了他对古蜀道的深刻认知和思考。

为何有的古蜀道不再发挥交通功能?

道路会随着交通工具更迭而逐渐变化

谈到蜀道,葛剑雄首先提醒到,在悠久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作为沟通中原与巴蜀的通道,蜀道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发挥的具体作用有所区别。

“在巴蜀还没跟中原统一起来的历史时期,蜀道的作用主要是民间层面的物资、人员来往。等巴蜀跟中原统一起来之后,蜀道就成为一个国家整体内部,在作为政治中心的关中地区与巴蜀地区之间信息、物质、人员等多领域上通下达的官方道路。以上说的是和平状况下。如果遇到战争状态,蜀道又成为非常重要的战略交通线。”

在古代技术条件有限的状况下,蜀道能在漫长的时间里发挥作用,选择线路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充满智慧。葛剑雄说,在过去2000多年来,蜀道作为官道,修的质量、标准都是比较高的,选的线路也都比较合理。“现代人看一些古道,会赞叹这些路选得很好。其实这都是古人经过无数次试错,实践验证出来的优化路线。有些路线碰到异常的现象,比如被自然灾害破坏,它基本也会很快地得到维修。如果实在难以恢复,则会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来代替。因为在一个幅员辽阔、大一统的国家,官道是不能中断的。”葛剑雄说。

不过,蜀道作为历史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也有它适应或者不适应的命运轨迹。道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马匹行走和车辆等交通工具行驶。随着交通工具技术革新,蜀道的功能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机械交通工具出现的早期,修筑公路的时候,还能够利用此前已开通、使用的官道。因为当时已有的官道,宽度、弯曲度和坡度,对于公路也是适用的。所以,我国最早修的公路,基本上都是利用原来的这个官道,修得也比较快。而汽车到了中国之后,公路很快就修起来了。因为它基本上利用了此前已有的官道。包括蜀道。”葛剑雄说,但到了高速公路时代,以及需要修铁路的时候,原来已有的官道就很多不适用了,需要重新选路线。“比如说当时修宝成铁路,本来原来的公路可以在嘉陵江一边。但是,要修铁路就不行了,它这个弯度、半径等都不适合了,需要把线路拉直,所以铁路线要一次次渡过嘉陵江。有些地方,原本是需要爬坡的,可能需要打成隧道。有的地方原来是往山下绕过的,那么现在可能需要修成桥。”

在乡道、县道,村村通公路建设方面,有些还可以利用原来的古道。但是,就算是乡道、县道,一些古道路段被废弃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因为技术条件限制,古人修路一般不修隧道。那么在修像蜀道这样的古代官道时,遇到有山坡太陡,会选用修栈道的方式:在悬崖上面打几个洞,插上木头,上面铺上木板,这个相对比较容易,维修也比较简单。而且使用木板就地取材非常方便。在前工业时代,这种栈道能发挥作用。但肯定适应不了现在的交通工具。此外,还有一些古桥梁,承重也不够现在的汽车使用。此外,因为经济格局、人口分布变动,也会导致一部分道路失去原来的交通实用功能。“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道路的使用价值减小了,维修的动力也小了,不少路线都被废弃不用,这是不可避免的。”葛剑雄说。

由于交通工具的更迭,交通路线的优化,古蜀道如今已经不再被当成主要交通路线。从物质角度来说,不再承担交通功能的古蜀道,失去了其在交通方面的实用价值。葛剑雄提到,“但从抽象的精神角度来说,蜀道作为一种文化凝结体,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在审美、文物考古、历史研究、生态文旅等多方面发挥其存在的价值。比如这条古道上此前曾发生过什么著名事件啊,有一些历史名人走过,写过相关诗文作品,或者古道沿线的建筑、碑刻或许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就算虽然没有太高的文物价值,也作为当地的古迹,将之充分保护起来。”

在此葛剑雄也提醒道,“不要动不动就提修复,好像什么都需要修复。其实好好把遗址保护起来让它不再受到损坏,就已经足够了。有人跟我说,建议恢复古蜀道。我问他,首先你要想想,恢复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文物保护,或者为了开发一段徒步、探险的旅行体验路线,是可以的。如果没有这些,当一些道路本体已经不再使用了,修复它的意义不大呀。而且,做不必要的修复,其实反而会破坏古迹的原貌。”

在有长江水路的同时为何费劲开蜀道?

关中政治中心与巴蜀交流融合的现实需要

蜀道在很长历史时期内,作为陆路,在巴蜀与关中地区的来往沟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人曾提到一个疑问:在有长江水路的情况下,为何要费劲开通陆地上的蜀道呢?对于这样的问题,葛剑雄说,看待历史问题要有历史眼光,“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关中地区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当天府之国有余粮,当然需要运送到关中地区。运送到关中地区,首选肯定走陆地的蜀道。而当时顺长江去的下游地区不缺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关中地区更需要蜀道。蜀道交通网中的栈道是秦国的时候就开始修的。秦国为什么修蜀道呢?因为当时蜀地变成了秦国的一个郡。出于治理的需要,秦国肯定要派军队、人员、重要物资,他需要这个道路。又比如诸葛亮要北伐,也需要蜀道。为什么要在这些深山、悬崖花那么大精力修这条路呢?就是因为有现实需要啊。”

葛剑雄还提醒道,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价历史上的事物或者事件,“古人走水路从长江上游到下游,要过三峡,比现在困难、危险得多。当时水里有很多礁石,船如果碰到礁石很容易就翻掉。你不要只看古诗里写的过三峡是那么浪漫,比如‘轻舟已过万重山’。实际上,轻舟过三峡是很难的。在水路危险的这种情况下,历史上很长时间里作为政治中心地区的关中,要实现对巴蜀的有效管理,要充分利用四川盆地的物质资源优势,肯定离不开作为陆路的蜀道。所以会不惜代价开通、维护蜀道。”

葛剑雄提到一个案例,“由于蜀道的运输成本太高,所以一般情况下,关中地区需要的粮食是从关东地区运来的。但遇到特殊情况,蜀道就要发挥为关中地区运送粮食的作用。比如楚汉之争的时候,刘邦还没有占领关东,他只占领关中,当时关中受灾,刘邦就不惜代价要通过蜀道从巴蜀运粮食了。而且考虑到运粮食成本太高,刘邦当时干脆叫关中的灾民直接走蜀道前往巴蜀,给他们就地供应粮食。”

蜀道的存在,不光为四川盆地向关中地区输送营养,四川盆地在物质、人员的来往中也受到益处。葛剑雄说,“等关中与巴蜀融合的时间够长、状况稳定之后,当时的中央朝廷还会把北方、中原一些人安排到巴蜀来,从事边地开发,或者将一些潜在的敌对势力、监控对象安置在相对封闭的巴蜀。其中包括与司马相如之间的故事传为佳话的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卓氏的先人就是其中一位。他原本是赵国人。赵国被灭之后,就被强制迁往巴蜀。当时其他被迁往巴蜀的人,会用钱贿赂官员,希望自己能被安置在沿着交通路线,出入比较方便的地方。但卓王孙却与众不同,他注意到临邛(今四川邛崃)那个地方有矿,便主动要求前往临邛定居。利用选矿眼光和冶铁技术,成为当时的巨富。此外还有很有名的知识分子,比如很有名的扬雄,其祖上也是从长江中下游来到巴蜀。他上来就两条路,一条走水路,另一条就是陆路,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蜀道了。”

古代四川对外通道不只是狭义上的蜀道

通常情况下提到的“蜀道”,一般是指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关中与汉中之间的道路。包括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与巴蜀之间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

葛剑雄提醒说,古代的四川对外通道,并不只是通过狭义的蜀道。“如果从广义上讲蜀道,还应该包括从蜀地通往更多的地方。比如当初秦始皇开的五尺道,就是宜宾往云南、贵州方向开的;汉武帝时,也专门动员人往云南开路,比如司马相如开通西南夷;张骞出使西域,到了今天阿富汗、伊朗那里。他在那里看到,那里有人在卖蜀地的土特产邛竹杖和蜀布。当地人告诉张骞这是从蜀地先运到印度,然后从印度中转再运过去。从广义上讲,这也是蜀道系统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葛剑雄还提到,从四川到贵州利用南北盘江水系,进入珠江水系到广东地区,也算是古蜀道体系的一部分。汉武帝时期,唐蒙出使到南越国,就是今天的广东。在番禺(今广州),南越国国王招待他吃一种柞酱。那这是哪来的呢。他们告诉他,这是从蜀地运到贵州一带,然后通过牂柯江,进入珠江,再运到广州。果酱一般是要要保鲜的。居然够这么及时运过去,证明当时已经有充分成熟的交通经验。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