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阿姨,今年45岁,一年前开始减重,成功将体重从145斤减至110斤。然而,最近一次常规体检却显示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被诊断为脂肪肝,让她感到十分诧异。
在医生的询问下,吴阿姨透露她为了减肥每天不吃晚餐,早午餐也不摄入主食,而是以水果蔬菜为主,偶尔摄入少量鸡肉和鱼肉。
她坚持不吃主食的原因来自于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声称米饭、馒头是最差的主食,不仅全是糖分,而且缺乏营养。这些信息使得吴阿姨更加坚定了自己不吃主食的决心。
然而,医生指出,过度偏食反而可能导致脂肪肝等健康问题。吴阿姨的体检结果表明,虽然体重减轻,但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了肝功能异常。
不吃主食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有一种说法称“多吃主食死得快”,但这是否意味着不吃主食的人更有机会长寿呢?《柳叶刀》杂志曾发表一项加拿大学者进行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3.5万人的营养素摄入、心血管疾病和各种死亡原因进行了汇总,进行了7.4年的随访。
研究结果显示,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与总死亡率增加相关。这似乎支持了“多吃主食死得快”的说法。然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该研究中4万余名中国受试者多为低收入体力劳动者,主要从事中等/重体力活动,其数据更多代表了30年前国人的生活状况。现阶段大部分人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未达到膳食指南的推荐水平。
事实上,另一项研究发现,主食摄入量适中对寿命更有益。《柳叶刀·公共卫生》上的一项研究涉及15428名年龄在45~64岁的志愿者,结果显示,主食摄入占能量的50~55%时,死亡风险最低;而当摄入量<40%或>70%时,死亡风险均会增加,尤其是摄入量<40%的死亡风险更高。
在追求减肥的过程中,一些人选择不吃主食,认为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体重。然而,除了可能减寿外,这种饮食方式还可能带来多种健康问题。
1. 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
美国塔弗茲大学的研究发现,不吃碳水化合物一周就可能对人的记忆和认知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大脑正常活动需要葡萄糖作为能量,缺乏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导致葡萄糖供能不足,进而使脑细胞功能下降,影响思维和认知,让人变得愚笨。
2. 肌肉流失和骨质疏松的风险上升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不足时身体只能消耗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由于蛋白质对肌肉生长修复至关重要,缺乏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导致大量蛋白质被消耗,使肌肉力量下降,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3. 营养不良、皮肤问题和体力下降
不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导致大量蛋白质被身体消耗,进而影响其他脏器获得充足的蛋白质。这可能引起身体营养不良,表现为皮肤变差、体力下降以及抵抗力降低等问题。
4. 情绪波动和嗜睡现象
不吃主食可能导致血清素分泌下降,影响大脑的愉悦感。缺乏主食摄入的人群可能会体验情绪波动,变得暴躁。同时,由于细胞和组织缺乏养分,整个人可能会感到特别疲劳和嗜睡。
因此,科学的饮食结构应当包含适量的主食,以确保身体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维护健康的生活状态。
主食怎么吃最健康?
1、主食吃多少
食物可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油脂类、大豆坚果类,而谷薯类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食。
为了保证全面的营养,日常饮食中应适当摄入这五类食物。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日需要摄入250g~400g的主食。以60kg~70kg的成年人为例,每餐主食需要2~3两米饭或者1~2个馒头。
2、主食吃什么
成人每日的主食应包含全谷物、杂豆类、薯类。全谷物涵盖小麦、稻米、玉米和燕麦等,而杂豆类主要指红豆、绿豆等豆类,薯类则以红薯、土豆为主。
相较于精制米面,全谷物、杂豆和薯类提供更为丰富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能减缓血糖升高的速度。有研究显示,每天用50g的全谷物替代精制谷物,如米饭、馒头和面食,可以改善健康状况。
3、主食怎么吃
在成年人的一日三餐中,至少应有一餐以全谷物、杂豆和薯类为主食,同时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全谷物可以煮粥、制成面食,或者与白米混合制成杂粮饭,全谷物与精米精面的比例宜为1:2;
杂豆可煮粥,或煮熟后炒菜食用;
薯类如土豆、红薯可直接做主食或加入菜肴,但在制作薯类菜肴时,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
尽量避免或少食用油炸主食;
在自制主食时,应减少精制米面的使用量;
不宜将水果作为主食替代。
主食是我们获取能量和多种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包括碳水化合物、纤维、维生素等。适量的主食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支持日常生活所需的能量。
然而,过度抗拒主食可能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影响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此外,长期不摄入主食还可能增加患上一系列健康问题的风险,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各类食物,确保主食的适量摄入,以维护身体的整体健康。不仅有助于防范慢性疾病的发生,还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在追求健康的同时,理性对待主食,是我们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