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回村过年的人,回来了,又走了

村口小酒馆 2024-01-27 11:21:43

年前的送礼,已经成为了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个过程很奇妙,没出发时,心中万般不情愿。出发后,一路竟有期盼,到了亲朋家,聊几句,很亲热,再聊下去又显得无聊。个中的时间把握,尤为重要。

唯有回老家,我是愿意的。如今已然寂静的村庄,承载着我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尽管物是人非,可回忆在。这个年头,能有道烛火照在心灵的暗处,殊为不易。

回乡的路被前些天的白雪覆盖,应是有人大致清理过,路的中间有仅供一车通行的路面,两旁的的积雪压出数道车辙,经过天寒地冻的锤炼,光亮如镜,反射出的阳光,刺着我一双在水泥丛林中污浊的眼。

原本以为村子安静如故,没曾想进村后的村口处人声鼎沸,令人恍如隔世,一如几十年前的繁华。

人其实没那么多,但大家的嗓门大。习惯了在城市中察言观色生存的人,终于在家乡释放出爽朗的天性,与不远处的草滩相得益彰。

见我归,人群有了新的谈资。大家围上来,我依照惯例发了一圈烟,随着大家圪蹴下来,一副村里人的形象。并非刻意,自然而然。

我好奇的询问大伙,怎么想起回村过年,且时间这么早。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大致是今年活少,与其每天干耗着,不如早点回家。

可问题是,虽然大部分人的户口还在这里,可他们早就成了住在城里生活的“城里人”,往年回村,看看老亲,看看老房,歇歇就走,除非父母强求,否则绝不会在村里过年。

没办法啊,村子是在外游子的梦,想它,却不适应它。那红火的火炉,现实里是底仓的一炉灰,得掏,得弄得灰头土脸;那儿时爬上爬下的土墙土房,要么消失不见,要么坍塌成墟;那盖起了瓦房,厕所却依旧无盖,让人在寒风中上次厕所便想离开。

此处,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回来,外面的各种便捷便利,把村子挤进了历史的尘埃。

人们回来了。他们给出的理由不止是活少,还有一个:哪里过年都没意思,不如回村几天,图个红火热闹。

现在不似从前,在我小时候,人们出去打工,过年是一定要回来的。穿着袖口带标的西服,扎着闪瞎人眼的红领带,兜里装着两盒烟,好的给别人,便宜的留给自己,生怕显出自己在外混得不好,给家里丢人。

而今的人们,一个个休闲打扮,若不是满口乡音,简直让人无法分辨。小孩子们算不得村里人了,他们说着普通话,对村中的一切事物皆有玩兴。老家是他们的游乐场,不再是家。

寒暄过后,各自散去。村子里我还能去的地方,只剩下了大伯家。大伯去世后,大娘不愿跟随儿女生活,她讲话,只要能动,能做饭,还是在自己家呆着自在舒坦。坐在炕上,听大娘絮叨村里的事,别看村里人不多,事可真不少。老人们在一起交流着自家人的信息,比我这个掌握了无数通讯设备的人更加灵通。

大灶台做饭,烧煤,烧粪。磨的没那么精细的白面莜面,淡黄的大馒头陪熬大菜,深色的莜面蘸羊肉口蘑汤,两天的饭菜没有大鱼大肉,但明显贴合肠胃,可能它们感受到了熟悉的水土,不必翻越山河,也无需跨过湖海,这个味道,才是自己的。

我常回村,人们不怎么稀罕,无客来访。待了两天正要走时,我发现好多人也在大包小包的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诧异的我上前询问,得知是他们说服了老人,又要回转到城里过年。

“不是说在哪都没意思,咋又要回去?”我笑着问。

“是那都没意思,想了想,既然没意思,那就寻个方便的地方吧。”对方笑着答。

有孙辈的死缠烂磨,老人们不愿去城里也没法子。跟着孩子走吧,当年的那一道道脊梁,已经苍老的唯唯诺诺,当年不敢顶嘴的孩子,已经需要看他们的脸色,当年的倔强,已经被岁月打磨。

少许留下来过年的人,送着要走的人,商量着接下来的时间去谁家喝酒,到哪家打牌。过年嘛,聚在一起才热闹。

城市与农村,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下,距离并不遥远。车轮滚过的土地,堆起了跨不过的壕沟,把双方撕裂开来。或许多年后,村里的老人归于尘土,老家将不复存在,也或许,那些离家的孩子,在年老后,还要回来。

谁知道呢?人的心,总是善变。人的情感,总在纠结。人生的路,我们看得并不长远。老家,它扎在风里云里土里,等着你来,你走。

59 阅读:24468
评论列表
  • 灏耀 38
    2024-01-28 08:3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民间不知名自由思想者 回复:
    瘦小离家胖了回, 乡音未改肉成堆。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胖子你是谁。 横批:衣紧还乡
  • Aa 18
    2024-01-28 01:13

    时代在发现,社会在进步。曾经热热闹闹的农村在各种禁令下显得比城市更冷清。既然都是冷冷清清的,在老家确实不如在城市方便。即使选择回老家过年,也不一定在村里,也多会选择在老家的城里过年[不开心]

  • 2024-01-27 21:10

    曾几何时,我也曾背井离乡,2016年之后,就一直在老家了

    民间不知名自由思想者 回复:
    开始是家财万贯现在是妻妾成群
    没人我等会再问 回复:
    我08年毕业的,2013年之前老家都还没什么发展,30多层的小区高楼基本没有,那种4层的标准厂房也没有,有部分工作,工资还低。不得己去一线城市
  • 2024-01-28 10:46

    看不惯那些天天待在老家孩子却不说家乡话的人,在县城里待了几天就感觉多高大上一样,孩子连自己家的话都不会说了。我家孩子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但是老家话跟那些一直在老家上学的孩子比,至少超过其中的一半!再这么下去,要不了二十年,中国90%的方言将会全部消失!

    幡动心动 回复:
    有些孩子语言没有天份,我女儿温州人,也不会讲温州话,英语也极差,高考英语是硬伤,其它科目都不错才考上宁波公办大专。
    一个好人 回复:
    没办法啊!我夫妻两都是本县人,说不同的语言,住县城语言又不同,算是本县官方话吧!于是,如果双方家里来了人,家里就四种语言,各自家人说老家话,相互说县城话,跟小孩说普通话[笑着哭]
  • 2024-01-28 01:53

    文笔好[点赞]

  • 2024-01-28 12:08

    大家静下来想想,这样的生活习惯吗? 一切变动太快,记忆犹新,已然无法回头。人这种动物既有恋旧情结,又有喜新厌旧情绪。 恍惚几十载,生活就在这样满心欢喜又满心疲惫地一年年过去了。

  • 2024-01-28 10:05

    道出了真实的农村清况,随着男孩子大了,可能有些家庭遇到尴尬的局面,看不到希望。所以过年也不再有意义。

  • 2024-01-28 08:46

    有缘刷到这么好的文章[点赞]

  • kis 3
    2024-01-28 07:44

    儿时的梦都成真了,却忘了为什么活着,是更好了,却也慢慢失去所有!

  • 2024-01-29 11:02

    社会在变,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年味也在变,自然规律,!

  • 2024-02-01 13:35

    九点遇三公,连夜回广东[得瑟]

  • 2024-01-28 01:53

    关注了

  • 2024-01-28 10:23

    待不下去的城市,回不了的农村

  • 2024-01-28 16:29

    文章不错,关注[点赞]

  • 2024-01-28 07:43

    写得真好[点赞]

  • 2024-01-28 07:26

    近乡情怯

  • 2024-01-28 10:18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皆似往昔……

  • 2024-01-28 20:53

    在外工作(打工),身为他乡客,回到老家后,心(已)为他乡客,(处处显得自己是那么的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