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孙小鹏通讯员陈平11月15日,“木刻春秋水印天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展”在暨南大学四海艺术空间开展。这也是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资质后,策划的又一个艺术展览。
开展仪式上,演奏家朱建刚悠扬而空灵的洞箫声将来宾们带入优美的艺术世界中,来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浙江十竹斋的220幅珍贵的木版水印作品以及数十件珍贵的历史文献实物资料呈现在观众的视线里。
木版水印是我国贡献给世界的艺术瑰宝
据介绍,木版水印是我国贡献给世界的杰出的艺术瑰宝,集技术、艺术、绘画与美学于一体,包含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明代胡正言创立的“十竹斋”,以拱花等印技法,将版画印刷术中最复杂、最精美的木版水印技艺推向极致。他所印制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将彩色版画印刷技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外国的石版印刷等高效的机械印刷技术直接导致传统木刻水印版画日渐式微,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渐渐被世人遗忘。痛感于这一极其宝贵的传统技艺资源的衰落和流失,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邀约郑振铎先生共同出资,发起了重刻辑印《十竹斋笺谱》等典籍的行动。鲁迅与郑振铎耗时七年编印《十竹斋笺谱》,使一度销声匿迹的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重现江湖,同时也使杭州木版水印技艺得以延续。
为了使这项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1954年浙江美术学院开设水印工厂,在张漾兮、夏子颐、张耕源、陈品超等一批老教授、老技工的共同努力下重新翻刻了《十竹斋印谱》及一大批名作。在短暂的复兴之后,木版水印再次被忽视。直到2001年,木版水印技艺重见天日。师从陈品超、张耕源、俞泓的木版水印技艺传承人魏立中正式创立杭州十竹斋艺术馆,通过不懈努力保护和复兴这一中国传统艺术,杭州十竹斋木版水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在开展仪式上,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指出,暨南大学牢记使命,立足教育之本,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的人才,在培养高水平现代化人才的同时,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之中。而本次展览在暨南大学展出,不仅是为了传承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为了展现出暨南大学致力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坚定信念。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驻会常务副理事长任建新表示,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的教席,成功策划的木版水印展,是对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历史文化进程的一次重要展示,更是对这项古老技艺在当代社会中继承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魏立中介绍了近年来十竹斋努力通过技术与艺术将中国版画印刷术的魅力展现给世界的经验与经历,实现文明互鉴,展示东西方文化沟通与对话的方式。多年的对外交流,让木版水印技艺以及其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得到了国际认可,影响深远。
郑振铎先生嫡孙、史学家郑源先生表示,郑振铎是民国年间最早认识到版画价值的人之一,且曾一度是最大的版画收藏家,他和鲁迅一道为我国的木刻画和版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展策展人、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首席主持陈平表示,研究院建院初心就是为了“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而木刻水印技艺承接着华夏的千年历史,就是艺术与文化在匠人的手中真实体现。
摄影:南都记者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