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之子:父亲奔向黄埔的目的是中国富强独立

符浩淼 2025-02-12 15:34:27

徐向前这个人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年轻时候就跑去黄埔军校学习,跟一帮热血青年一起,想着怎么让中国强大起来,不被人欺负,后来又加入了共产党,打了一辈子仗,最后成了大将军,这一生可真是跌宕起伏。

徐向前刚到黄埔军校的时候,跟其他同学不太一样,不爱说话,也不怎么交朋友,就是一个劲儿地学习,好像对什么都挺感兴趣的样子。那时候的黄埔军校可热闹了,到处都是年轻人,大家都想着怎么救国,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徐向前就在旁边默默地听,也不插嘴,但是你能看出来他在认真思考。

他那时候的想法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希望中国能强大起来,能独立自主,不受外国人的欺负。这种想法在当时的年轻人中间其实挺普遍的,大家都觉得中国太弱了,被列强欺负得不行,所以才会跑到黄埔军校来学习。

徐向前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学习可认真了,什么军事知识啊,政治理论啊,都学得特别用心。他那时候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以后会成为一个大将军,指挥那么多场重要的战役。

在黄埔的时候,徐向前就表现出了一种特别执着的性格,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一直坚持下去。这种性格后来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让他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下来。

虽然徐向前不太爱交际,但是他对同学们还是很友好的。有时候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他虽然不怎么说话,但是总是会认真地听别人讲,偶尔也会说上几句。这种性格让他在同学中间还是挺受欢迎的。

在黄埔的日子,对徐向前来说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他在这里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观点。虽然那时候他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已经开始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兴趣。

黄埔军校的经历,可以说是徐向前一生的起点。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也为以后的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虽然他当时可能还不知道自己未来会走向何方,但是这段经历无疑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向前到了武汉分校之后,生活变得更丰富了,他当上了队长,工资也不错,经常和老乡们聚在一起聊天。虽然他还是不太爱说话,但是因为有钱,所以经常请客,大家也就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在这些聚会上,徐向前听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说要学习西方,有人说要恢复帝制,还有人说要搞社会主义。徐向前虽然不怎么发表意见,但是他都听在心里,慢慢地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

那时候的武汉可热闹了,到处都是革命的气氛,各种思想都有人在讨论。徐向前虽然性格内向,但是他的思想却很活跃,对这些新鲜的东西都很感兴趣。他开始买了很多书,特别是关于共产党的书,一有空就看。

徐向前虽然不善言辞,但是他的行动却很坚决。他看了那些书之后,就下定决心要加入共产党。这个决定可能让很多人觉得意外,因为他平时看起来不像是会做这种决定的人。

在武汉的日子,对徐向前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从一个单纯的军校学生,变成了一个有了明确政治立场的人。这个变化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但是却影响了他的一生。

徐向前在武汉的经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困惑。大家都在寻找救国的道路,但是却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条。徐向前最后选择了共产党,这个选择可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挣扎。

虽然徐向前加入共产党的决定看起来很突然,但是实际上是他在武汉期间思想变化的必然结果。他通过阅读和讨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观点,最后做出了这个重要的决定。

这段经历也说明,即使是像徐向前这样内向的人,也会受到时代大潮的影响,也会有自己的思想变化和成长。他的经历,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那个时代年轻知识分子的共同经历。

徐向前加入红军后,很快就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短短两年就把一支只有300多人的农民武装发展成了4万人的红四方面军,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那时候年纪不大,但是打仗特别有一套,总能想出一些灵活的战术,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在红军时期,徐向前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他那种内向的性格反而成了优势,因为他总是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他不爱说话,但是一旦下达命令,就非常果断,这让他的部下都很信服他。

徐向前在红军时期的成就是相当惊人的,他成为了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指挥,这个头衔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得到的。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认可,被委以重任。

但是,徐向前的军事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遇到过重大的挫折。西路军的失败可以说是他军事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打击,那次失败几乎让他失去了一切,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一个人走回延安,一路上到处都贴着要抓他的告示,那种感觉肯定很糟糕。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走了回来,这种坚韧的精神真的很让人佩服。

回到延安后,徐向前见到了毛主席,他心里肯定很忐忑,觉得自己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但是,毛主席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他说山在不怕没这句话对徐向前的影响很大,让他重新燃起了斗志。

西路军的失败对徐向前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让徐向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让他在以后的军事指挥中更加谨慎和周密。这次失败虽然痛苦,但也成为了他成长的重要经历。

徐向前在红军时期的经历,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家的才能和品格。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有优秀的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解放战争爆发后,徐向前再次站在了战场的最前线,他指挥了许多重要的战役,比如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等,这些战役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指挥这些战役的时候,徐向前展现出了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水平。他善于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总能找到敌人的弱点,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突破。他的指挥风格既大胆又谨慎,既有雷厉风行的一面,又有细致入微的考虑。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不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高度赞赏。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觉悟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为他后来担任重要职务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胜利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了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等重要职务。这些职务都是国家最高层的领导岗位,显示了党和国家对他的高度信任。徐向前也不负重托,在这些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徐向前是黄埔一期军职最高的共产党员将领,这个身份让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军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既了解国民党军队的情况,又熟悉共产党的军事思想,这种独特的经历让他能够更好地推动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

1984年,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徐向前担任了首任会长。这是他晚年担任的唯一职务,也是对他一生经历的某种总结。作为黄埔一期的学生,又是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徐向前在这个位置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促进两岸关系做出了贡献。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全面素质。他不仅有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有高超的政治智慧,这使他成为了新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徐向前的一生,从黄埔军校的学生到解放军的大将,再到国家领导人,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时期。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一部生动的中国革命史。

1990年6月,徐向前病重入院,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向家人交代了自己的遗愿。他说不要搞追悼会,也不要搞遗体告别,这些繁文缛节他都不在乎。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骨灰撒到四个地方: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

这四个地方,每一个都承载着徐向前的深厚感情。大别山是他最初带领部队出来的地方,那里有他革命生涯的起点。大巴山指的是川陕根据地,那里有他奋斗的足迹。河西走廊是西路军失败的地方,虽然那是一次惨痛的失败,但那里埋葬着无数英勇牺牲的战友,徐向前一辈子都忘不了他们。太行山则是他指挥过重要战役的地方。

徐向前选择这四个地方,不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而是为了和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他一生戎马倥偬,打了无数场仗,见证了太多生死离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荣誉,而是那些为革命牺牲的战友们。

这个遗愿体现了徐向前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他虽然是一位大将,但骨子里还是那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士兵。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没有忘记和自己一起奋斗过的战友们。这种情怀,是任何荣誉和地位都无法代替的。

徐向前的这个遗愿,也反映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深刻理解。革命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千千万万革命者共同奋斗的结果。他希望把骨灰撒到这些地方,某种程度上是在告诉后人: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那些为革命牺牲的人们。

这个遗愿还体现了徐向前的人格魅力。他一生戎马,位极人臣,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表现出如此朴素和平实的愿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