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农家乐这一产物,20年前,农家乐的生意可以用“爆火”来形容,门前车队排长龙,餐桌各有新奇物。
只要自家房子在景区周围,那一定会建成农家乐的形式,或是租个场地搞农家乐。
可以说在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中,“农家乐”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贡献者。
然而,曾经一座难求的农家乐,如今却面临着接连倒闭的困境,高开低走大萧条的命运,也在农家乐的身上出演。
1、初始萌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国内第一个农家乐,是四川成都的“农科村”。
原本农科村是以花卉苗木产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名气响遍全国,不少客商奔赴万里赶来选购花卉苗木的同时,对于饮食居住,也有了大的需求。
于是,1986年,村民徐纪元大胆把自家改成了接待点,专门为外地客商提供饭食和住宿——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来二去,徐家的这个“大院”就火了,外地客商们口耳相传,说去农科村进货,可以在徐家吃住,吃的是地道的当地土菜,口味还不错。
慢慢的,除了奔着买花来的客商,还有不少冲着徐家大院的餐食住宿来的游客,农科村人一看这生意有得赚啊,于是纷纷效仿,在自己家开办起了“农家乐”。
于是,农科村这个“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迅速走红,而越来越多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也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
“走出城市去放松”!这句口号贯彻农家乐的所有运行方式,对于农村人而言,村里的生活并无吸引人之处;而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则充满了诱惑力:
青山为伴、绿水相围;住在农家小院里,享受丰盛的农家菜。环境是安逸的,空气是清新的,甚至连云彩,都觉得跟城里不同,更重要的是,周末就能出游,这对于常年行走在职场高压下的普通人来说,是难得的休闲放松日。
于是乎,在如此高涨的消费热情下,农家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时刻!
2、高峰发展,农家乐迎来井喷时刻
2000千禧年,农家乐迎来了爆炸式发展。
在眼热他人的农家乐致富经,许许多多的农村老百姓,也将眼光转向了自家的民宅。前后投入大几十万,创办了诸多“XX农庄”“XX乡下饭庄“XX人家”“XX小厨”等。
同时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的农村发展计划的启动,也为农民提供了创业的机会。
各地的农家乐开始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旅游项目。
根据数据统计,全国登记在册的农家乐数量在2012年底达到了150万家。
而从地域分布来看,四川的农家乐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2.3万家。
其次为湖北和重庆,分别拥有1.8万家和1.7万家相关企业。
另外,贵州、新疆、陕西、浙江、安徽等地的相关企业数量,也超过了1万家,足以看出当初的农家乐有多火。
基本上每逢周末,周边近郊的农家乐车场便停满了车,小河边也全都是过来烧烤的人,每隔三五步便是一个新搭起的烧烤架,上面摆满了新鲜菜食。
头脑灵活的经营者,并不满足单一的农家乐形式,在吃喝的基础上,提供有别于游乐场的玩乐需求,创造出的新奇体验更是一绝,无形中更扩大了农家乐的影响力。
然而,井喷时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迎来了落幕时。
从2019年至今,尚处于存续状态的农家乐已减少30%,而注销、吊销的农家乐企业总数已突破8.7万家,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3、暗淡且无聊,农家乐走向了下坡路
不可否认,农家乐火是真的火,暗淡也是真的暗淡,仿佛一下子就进入了沉寂时,再也没有了声响。
经营农家乐没你们想的那么简单,首先菜的味道好,并且需要做出差异化。然后还要周边好山好水,距离城市不能太远,距离乡下不能太偏。
然而大多数农家乐无法实现这两点需求,同时2000年左右,店家还不知道推广与宣传,多是口口相传或是在进山入口处张贴门店标识。
位置偏僻的农家乐,无意间进来的人少,能吸引的大部分是回头客,那要么价格足够优惠,要么味道足够好。
但是因为客流量不够高,养不起好厨师,又不能走量摊薄单品成本,导致单价下不去,农家乐那原材料便宜房租低的优势体现不出来,客流量太少,最后只能倒闭。
同时,“宰客”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比如来嘉峪关旅游的网友在宋师傅农家乐园就餐,结账时发现价格欺诈,一个店里竟然有两套饭菜价目表。
从北京到辽宁本溪旅游的孙先生一家,就近在某农家乐消费,四个简单的土菜要价近千元。
诸如此类的事件不在少数,我们开开心心出来旅游,结果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遭遇如此事,不仅损害了单个农家乐的声誉,也影响了整个农家乐行业的形象。
而除了“宰客”这一情况,更重要的是,住一次之后会发现,真的很难受。
首先是居住质量没那么高,虽说是标准间,但床品不是一客一洗、私卫没有、一次性用品配套不齐,消毒设施缺乏!
同等的价格,可以去住酒店,又为何在这小小的农家乐里生活呢?
而受众群体的减少,也无形中加大了农家乐的经营压力。
以前常去农家乐的群体,基本上都是60-70年代所生,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长大了生活在城市,对农村总有情怀,所以会喜欢在有空闲的时间去农家乐玩一两天。
但是这些人的后代基本上在城市长大的,对农村没什么情感了,甚至大部分是被父母强行拖着去的。
过去的消费主力军是70后80后,愿意为农家乐买单。
而现在的消费群体以90后00后为主,农家乐对他们而言,早已提不起兴趣。
4、农家乐的退路,或许转向了其它方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旅游方式,眼看大势已去,越来越多的农家乐摇身一变成了乡村民宿、周边游以及露营等方向。
方向没有变,核心没有变,只是内容作出了调整。乡村民宿,成为了农家乐的新起点。
但民宿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做起来的,正如文中所言,任何事物都需要有创新力,农家乐是如此,民宿也是如此。
在消费降级的观念下,年轻人更加注重性价比高的体验感,虽说大多是一次性的,但又何尝不是享受呢。
说不定各大经营者,以“重在参与”的心态前往,没准还会更舒心些。